外头下着雨,埃米走进一间酒吧。酒吧有点别致,红色铺满了每一张桌子,还有同样颜色的吧台。她的蓦然闯入,似乎惊扰了酒吧里的其他顾客。更让人惊讶的是,她和阿里跳了一支舞后,双双离开。埃米已是花甲,阿里是个年轻的小伙;埃米是本地人,阿里是摩洛哥人;埃米是丧偶的清洁工,阿里是单身的修车汉。

他们回到家里。埃米拿出红色的酒杯,给阿里倒上了儿子送她的白兰地。这瓶酒没怎么喝过。也许只有空寂的楼道和落寞的信箱才会记起,在这间房子里几时曾传出过说话的声音。阿里很自然的被留下了。墙上挂着远方的风景画,埃米似乎也找到了归宿。

埃米穿着花色的衣服,甚至是同她一起打扫的老太太们亦是如此。有时,各种人物站在一起,画面变得花花绿绿起来。但是埃米也总不是一直穿着这样的衣服。在外面行走的时候,她会披上一件黑色的大衣;同阿里结婚的时候,穿上暗色的正装,桌子上红色的玫瑰也显眼起来;结婚之后呢,埃米似乎仍旧是一身花色的衣服,但显然暗淡了很多。

我总算是见识了德国人的排外和保守。埃米的第二次婚姻并不光彩。他们用旅游去逃避,试图甩开所有认识和不认识人的鄙夷。但无济于事。在某处摆在林间的露天餐厅,一大片桌椅涂上温暖的黄色,沉睡在绿荫里。埃米说她更爱阿里。多多少?——从这儿到摩洛哥的距离。除了他们俩,无人打扰,即便是路灯也自觉地着上了沉默的暗绿。一起沉默的,还有在不远处的服务员、路人甲、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站在一起,古怪的不动声色。这让我想起了埃米初遇阿里在酒吧跳舞的情景,同样温柔的的红色灯光,酒吧里的人没有发出一点声响。而埃米实在无法忍受这种沉默。

是不是德国人总是这么沉默?把所有不喜欢的东西都藏在了心底,却以另外一种形式爆发出来。无论是同在楼道里的邻居,还是楼下的店老板、一起工作的同事,甚至是亲人。我后来才发现,德国人并不是一直坚守着这种沉默。店老板为了生意重新和埃米打了招呼;邻居自觉地叫上阿里帮忙;曾经冷淡的同事为了共同的利益走在了一起;闹僵的儿子有事相求,送来赔电视机的钱(电视机被一股闷气给踢坏了)——多么似曾相识啊,无论是住在地球哪个角落。影片在这里表现出了一种可爱。就像他们心底暗骂着外国人,但不时的在镜头里出现着可口可乐(应该不是广告吧)。

最后阿里躺在了病床上,因为胃穿孔。但是影片并没有给定一个悲剧性的结局,或者说是开放式的。于是借题发挥,恐惧吞噬灵魂——他们最终被吞噬了。但是导演并没有丢给观众一个苍白的病房,在镜子下边竟然还摆放着五种不同颜色的小瓶子。这让人想到了阿里“出轨”时,酒吧侍女的房间同样是多彩的颜色。仿佛在一种打趣的童话里,调皮的凝视着。或者来解构海报吧——色彩逐渐扩张开来,灰色变成了彩色。

影片远远没有标题那么骇人。但不可否认的是,影片仍旧暗藏了诸多犀利的问题,像种族歧视、民族性格、文化差异、家庭矛盾、社会保障等等。

恐惧吞噬灵魂Angst essen Seele auf(1974)

又名:恐惧蚀人生 / 恐惧吞噬心灵 / Ali: Fear Eats the Soul

上映日期:1974-03-05(慕尼黑首映)片长:93分钟

主演:Brigitte Mira/El Hedi ben Salem/Barbara Valentin/Irm Hermann

导演:Rainer Werner Fassbinder编剧:Rainer Werner Fassbinder

恐惧吞噬灵魂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