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芬妮与亚历山大》


首先,这无关乎品味,也不是以作任何卖弄或者炫耀为目的。那么我就可以安心的说,能够让我把他的电影顶礼膜拜来瞻仰的大师只有一个,那就是英格玛伯格曼,永远的伯格曼。
关于哲学,宗教与生命的思考一直是这个我们称之为大师的人在电影里所终身探究的主题。无可否认,他使电影成为与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戏与戏剧并驾齐驱的艺术门类。如果一部可以称之为电影专著的书籍里没有伯格曼的名字,恐怕这本书就不能算做与电影相关。发现自己真的无法用一种剧种来概括伯格曼最后的这部收山之作――《芬妮与亚历山大》,只是在豆瓣的描述中说,我感觉,它就是一部小型的百科全书。这位老人为电影已经心力交瘁,85岁离世,寿终正寝,喜欢他的人们可以得到些许慰藉了。
“人老了之后的现象之一就是,童年的回忆会越来越清晰地浮现出来,而壮年时期的种种大事却反而模糊,以至于消失。”不用像《第七封印》那样深沉严肃的话题,他只用《芬妮与亚历山大》这一部电影就足以证明自己这句话的分量,至少他的影迷我是这么认为的。电视剧版的《芬妮与亚历山大》很长,用5个小时把它看完,然后明白了,这就是大师最后给我们所带来的惊喜。
一种类似于读完重新读完《红楼梦》后的惊喜感,甚至评价也有类似,所有人物,感情,都让人感觉到异常的真实感,惟妙惟肖,每个人物都有其特定的出场,属于自己独特的性格,甚至最后的归属都有归乎其位之意,一切都是那么顺其自然,水到渠成。虽说不是阅片无数,也是有些资底的,竟然没有找到一部可以寻觅到与它相通的点点。
看到有些影评说,它像《野草莓》以孩子 也就是亚历山大的视角展开,其实不用谈什么视角问题,亚历山大本身就是一个线索,穿起整个爱柯达家族事件的点点滴滴。他们对生活和戏剧的热爱,感染着喜欢他们的每一个人。无论是祖母爱伦那对整个家族成员典雅、宽容、慈爱无微不至的关怀;古斯塔法,奥斯卡,卡尔三兄弟与他们的妻子儿女之间的微妙的经历和他们之间和睦而又真挚的亲情;奥斯卡去世后艾米莉深夜在他灵前歇斯底里的痛苦哀吼;芬妮和亚历山大随母亲改嫁到冰冷的主教院,每天面对伪善的主教和他古怪家人时所表现出的种种心理变化;古斯塔法、卡尔为救出艾米莉母子代表爱柯达家族与主教的谈判;不时出现鼓励家人的奥斯卡的魂灵;可怜的艾米莉所为孩子做出的种种牺牲;甚至后来在亚历山大身上出现的灵异事件对主教一家的报复,以至于最后童话般完美的结局。一切的一切,就象一部百科全书,你一页一页的打开,每个情节行云流水般的向你走来,有家族喜悦的泪水,有经历坎坷时每个人所付出的深切关怀,有亚历山大清澈而又充满玄机的眼神,有爱伦娜充满慈爱的微笑。这也许就是生活所赋予爱柯达家族的责任,生活就像洋葱,你一片一片的剥开,终有一片会让你落泪。
结尾古斯塔法最后拥着妻子和艾米莉说到“试想一下,我们以后又可以生活在一起了,快乐的生活在一起…..因为想到你又将和我们一起过日子了,我开心的想落泪……”三人喜极而泣。经历过阴霾后的爱柯达家族又重新聚在一起了,很是令人欢欣鼓舞。虽然最后亚历山大不知是幻觉还是真实被已故的主教惯性的拍了一下脑门,也许这还不是终点,至少,我们的亚历山大终于在他慈爱的祖母怀里安睡了。

芬妮与亚历山大Fanny och Alexander(1982)

又名:芬妮与亚力山大 / Fanny and Alexander / Fanny & Alexander

上映日期:1982-12-17片长:188分钟

主演:克里斯蒂娜·阿道夫森 / 伯杰·阿斯特 / 佩妮娜·奥威 / 克里斯蒂安·阿尔姆格伦 / 卡尔·比尔奎斯特 / 阿克塞尔·迪贝里 / 艾伦·埃德渥 / 茜芙·埃里克斯 / 阿娃·弗洛灵 / Patricia Gélin / 迈丽丝·格兰隆德 / Maria Granlund / 贝蒂尔·古韦 / 埃娃·冯·汉诺 / 索妮娅·赫登布拉特 / 

导演:英格玛·伯格曼 / 编剧:Ingmar Bergman

芬妮与亚历山大相关影评

Clyde
芦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