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bd247. Fanny och Alexander (1982) 8.0 芬妮与亚历山大

这部电影比较长,拉了几遍快进又拉了回去重看,来来回回好几次,一些情节可能会有所偏差,但是真的蛮有意思。

一/孤独

李寻欢:“你可知道已开了多少朵?"阿飞:”十七朵“。
李寻欢的心沉落下去,笑容冻结。因为他数过梅花。他了解一个人在数梅花时,那是多么地寂寞。
——《多情剑客无情剑》

影片开始部分,亚历山大躲在桌子底下,意外地看到了家里的雕像神奇地动了起来。我猜想他一定有着很孤独的童年,大人们各有事忙,亚历山大就独自一人在屋子里晃悠,既没有家务要帮手,也没有友伴可同游,于是便发现这样超乎寻常的快乐,又或者只是纯粹的想象。是啊,雕像怎么会动呢,应当是梦境一场罢了。
这样说来,我倒记得初中时有一篇沈复的文章,叫做《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盛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数十,驱之别院。年长思之,二虫之斗,盖图奸不从也,古语云"奸近杀",虫亦然耶?贪此生涯,卵为蚯蚓所哈,肿不能便,捉鸭开口哈之,婢妪偶释手,鸭颠其颈作吞噬状,惊而大哭,传为语柄。此皆幼时闲情也。

孤独这个词,乍一听,似乎带着不好的意味,弥漫着一股弱者的气息。很被动,自己没有被选中被遗弃,独自一人,lonely,譬如“你可知道'茴'字有几种写法?”,对他人有所期待,于是有内心的失落。但是主动来看,可以不必成群结队,自己构建一片天地,变成alone,却又是那种不必理会他人自己独成一派,王者之范。嗯,一种是不想,一种是不能,就不一样了。


二/愤怒
回到电影之中,父亲奥斯卡在演《哈姆雷特》时倒在舞台上,当时奥斯卡扮演的国王正在对“哈姆雷特"说,要是你有天性之情,不要默尔而息,不要让丹麦的御寝变成了藏奸养逆的卧榻。亚历山大的父亲过世之后,母亲改嫁主教,亚历山大与继父不合,从而引发种种矛盾。期间母亲的一句话很有意思,"这里没有毒死国王的故事,你不要再演王子的戏了”。亚历山大的这种本能的敌意是否又是出于一种幻想,以哈姆雷特为蓝本,受到这戏剧潜移默化的影响,大有一种要拯救母亲跟妹妹与水火的情绪在里面。
是这样的,在我初中时,《古惑仔》系列电影对周围人的影响可见一斑,也许不会拿刀拿棒杀人越货,但是那种价值观在很多周围人逐渐形成,兴许有人酿成大错也不可知。刀能杀人,笔亦如刀,杀人如麻,毁人不倦。有了《哈姆雷特》的故事作基础,亚历山大对继父的愤怒也算是师出有名了,于是就有了后来面对父亲时的不解与愤恨,甚至质问道:你为什么不让上帝惩罚主教?
父亲奥斯卡的鬼魂对亚历山大说:孩子,你要对这个世界轻一点。

以个人经验或者是戏剧上得来的经验,亚历山大心中已经对继父下了审判。至于何时定刑,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关键的是,这仇已经确定下来了。之后的复仇也就顺理成章。我常常觉得少年人可怕,就在于此。经验欠缺,再加上知识匮乏,单一价值观下的判断与暴君有何不同。


三/现实
这部电影是大师伯格曼收山之作,毕竟大师之作,描述纯粹而又平静,丝毫没有炫技的企图,也没有道德的暗示倾向。事情这样自然而然得发生,就像春天到了,树木飞向他们的鸟儿一般。


豆瓣影评整理
https://www.douban.com/doulist/46435585/

公众号:电脑又坏了

芬妮与亚历山大Fanny och Alexander(1982)

又名:芬妮与亚力山大 / Fanny and Alexander / Fanny & Alexander

上映日期:1982-12-17片长:188分钟

主演:克里斯蒂娜·阿道夫森 Kristina Adolphson/伯杰·阿斯特 Börje Ahlstedt/佩妮娜·奥威 Pernilla Allwin/Kristian Almgren/Carl Billquist/Axel Düberg/艾伦·埃德渥 Allan Edwall/Siv Ericks/阿娃·弗洛灵 Ewa Fröling/Patricia Gélin/Majlis Granlund/Maria Granlund/贝蒂尔·古韦 Bertil Guve/Eva von Hanno/Sonya Hedenbratt

导演:Ingmar Bergman编剧:Ingmar Bergman

芬妮与亚历山大相关影评

Clyde
芦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