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12-24

薄雾微光 • 诅咒:炼狱人间


“我坐在窗前,徒然地望着外面,我年复一年地坐在那里,经常有个声音对我说,也许下一刻我会发疯,可是我没有疯掉,我也不害怕发疯,我希望我们离开这肮脏的地方。”

克莱尔一直款款而谈,女歌手则一直吃着饼干听着,这是他俩在一起仅有的快乐时光。


1955年出生的匈牙利电影大师贝拉·塔尔,被誉为“独立年代的唯美主义者”。他于1987年执导了电影《诅咒》(又译《天谴》和《炼狱人间》),一如他所有的电影,黑白与长镜头沉缓微移的运用,厚重、凝思又开阔,把个看似平静人的孤绝和悲悯推向灰暗凛冽的极致。

2008年4月2日,贝拉·塔尔来到香港参加《伦敦来客》(2007年)的放映会。当有人问及长镜头时,他说“我喜欢长镜头。在现实生活,你一定要经过中间过程才能达到最后一步。于是,我希望电影时空,让观众思考一下。长镜头在某种程度上也能捕捉到最真实的生活。”在此,电影语言的圣境,经茂瑙、德莱叶和布莱松等电影大师的之手再传到了贝拉·塔尔的手心。

2004年,我看到了他的“社会现实三部曲”之《家庭公寓》、《局外人》和《预制人生》,2005年看到《鲸鱼马戏团》(又译《残缺的和声》2000年)和《诅咒》,2007年终于看到《撒旦探戈》(1993年)。这些电影,这些年都会如美食般拿出来静静品尝一下,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破坏了它的美味。这真是种奇妙而少有的观影体验。2012年又看到了他的新作《都灵之马》(2011年)。对于我来说,看他的电影,是一种人生的恩典,而非只有感伤。


痴迷哲学的贝拉·塔尔10岁那年,出演了一部电视剧中的角色。16岁,他拍摄了一部反映吉普赛工人的影片,招致当局的不满,继而被他想入读的大学拒之门外,从此,拍电影就成了他唯一突破自身的可能性。早期作品多以纪录片为主,写实风格强烈。22岁,拍摄了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家庭公寓》(1977年)。

他一直信奉“电影是表达灵魂的媒介”,而永不妥协。他要真实地表现那些边缘的人绝望的人。虽然他如此执着,但他特别尊重与他合作的人。他说过“电影、剧情和音乐,是完全不同的三种语言,只有恰当的融合,才能让电影本身鲜活、生动和自然。”


因而,他与作家兰斯洛的合作早已成为影坛佳话,《都灵之马》的剧情就是在贝拉·塔尔人生低潮时,二人共同合作的结晶。他说兰斯洛点醒了我,让我重新振作。而电影配乐又起到了锦上添花的烘托作用。一如艾莲妮·卡兰德诺和安哲罗普若斯,亦如兹比格涅夫·普赖斯纳和基耶斯若夫斯基,米哈伊·维格和贝拉·塔尔的合作,从1985年拍摄的《秋天年鉴》就开始了。

贝拉·塔尔本身就是一个音乐功底特别深厚的人。他说过“我喜欢把一部电影比喻为一个管弦乐队的和奏,每一个电影语言单位就像一种乐器”。他既是一个古典音乐迷,喜欢瓦格纳、勃拉姆斯和拉威尔,又特别欣赏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欧美音乐,喜欢史密斯和洛里这样的流行歌手。恰好维格就擅用节奏有度的音乐,能准确无误地应和着他电影中的人生残缺和深深忧郁。

在《诅咒》中,手风琴的悠扬和激越,总是渗透着人们的莫明失落感,尤其是克莱尔的静默和黯然。其中女歌手酒吧所唱的歌曲,磁性而感伤,这是一种融合的美,虽然弥漫着淡淡的哀愁。舞厅中的舞曲,即是三个手风琴演奏者的现场演奏,自始至终和缓而意味深长,配合着画面上的人群翩翩起舞,也暗合着坐在桌前那些茫然的眼神,还有靠墙打盹入梦的某张脸。从对舞到集体舞再到人去场空,唯独老太拿起外套缓缓离开。


一位说过“我死了就不会和她再见”的小伙,正踏着雨水踢哒独舞。维格总是用简单的配器、电子合成、吉它、手风琴、钢琴直至最终的深沉大提琴低音,带领我们进入到电影所要阐释的情境。因而,我总有一种久久忘了下咽而一直咀嚼的美妙感觉。这或许就是无以释怀的一种共鸣吧。

其实,拍摄该片之前,导演一直筹拍《撒旦探戈》,碍于片子太长,遇到资金问题,正好趁此空档期赶拍了这部近似《撒旦探戈》的《诅咒》,亦为巨作《撒旦探戈》探好了路径。值得玩味的是,影片拍摄完成后不久即1989年后,匈牙利政治风云突变,苏联和整个东欧社会主义阵营解体。从1987年当时的现实境地,不难看出贝拉·塔松的所思所想。借片中主人公所说的“生活很糟糕,现实在崩溃”。无疑,这是一部预言式的电影。单看片中老太引用《圣经》中的话,就耐人寻味。贝拉·塔尔本身就是位深具哲学思维的思想家。虽然他那年他才32岁。

《诅咒》中的主人公克莱尔生活在矿山小镇,这个无所事事的中年男人,除了爱坐在窗前凝视窗外,就是喜欢站在隔街静静注视着对面的酒吧。野狗是与他相对映的另一晃荡的行尸走肉。其中几只狗从雨中酒吧前如飞马般猎猎而过的场景,特别震撼。雨,即是这部影片的自然注脚,总是来去无踪,正如克莱尔倾心的酒吧女歌手。恰好女歌手最喜欢雨。


在一次会面中,她说过“我喜欢雨,它能让我平静,我什么也不会想,只想着雨,因为这儿一切都不稳定,我只想着离开这个小镇。”有趣的是,所有二人对话中,一人表达,一人则必须倾听,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对话,这让整个电影的质感极为有序和静谧,哪怕激烈的争吵,也是如此。而现实是,酒吧老板对克莱尔说“你一无所有,只剩下这副躯壳”。于是老板提议让克莱尔帮他去外地拿批货,三天时限,拿回来后,有两成提成。克莱尔说“你为何不叫别人”。“我只想帮你,我不相信别人。”“我也不相信别人”。足见信任已在这个社会沦陷。

当女歌手唱起《over and done》这首既销魂落魄又落寞尘红的忧伤歌曲,克莱尔的心在流血。他爱着她,却被她的丈夫塞巴斯蒂安私下警告别勾引我妻子,除非你想被扭断脖子。克莱尔说你误会了。消除所谓误会的办法就是把酒吧老板交待的生意,转让给这个吃醋的男人。这个男人欣然接受。

之后的三天,克莱尔如愿以偿,但感情无法持续,她心比天高。巫山云雨后,她说“我会在尘雾中看到你疲惫的额头”,了无牵挂,就此打住,一如她之前斩钉截铁地拒绝,他的苦苦哀求已变得如丧家之犬,这跟之前他乞求已身处寂寞时的她有天壤地别,她不缺崇拜者。亦如同舞会中,她要跟着拿了货回来的丈夫跳,还得跟她的酒吧老板跳,而克莱尔只能一直冷冷地坐着看。之后,女歌手趁她丈夫酒醉之际,跟着酒吧老板出来上了小车激吻。


有趣的是,每当克莱尔怅惘失落之时,一位神秘的老太总会出现在他的眼前,然后跟他絮叨一阵形而上的哲思神语,活脱脱的一个智者。但深处绝望的人,对这些全当耳边风,他要报复。最好的诅咒办法,就是走进警察局。他报告了酒吧老板指使人走私的内情,他说这是为了社会的秩序和公义。

出来后,他满身泥污,孤零零地走在死水一潭的河边和垃圾场。一条野狗突然窜出对他狂吠,他趴下身子学着狗样与之对吠,无奈的狗倒奈他不何,认输般地歪歪头看着他。他离开了。大雨滂沱,这或是天谴。在炼狱人间,他继续走在泥泞又肮脏的旷野上,直至消失。一垛荒丘突兀而立,一如每个人的终点,一切都该结束了。

2013、11、27

选自海天出版社出版的影评集《看不见的电影》



诅咒Kárhozat(1988)

又名:天谴 / 炼狱人间 / 妈的毁灭吧 / Damnation

上映日期:1988-10-20(匈牙利)片长:116分钟

主演:瓦莉·凯赖凯什 / 乔治·切豪尔米 / 久洛·保尔 / 

导演:贝拉·塔尔 / 编剧:Béla Tarr/László Krasznahork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