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啥有人嫌弃里面的某种程度上的“民族视角”。其实纪录片并没有嫌弃宽街,只不过它偏向阐述商业脉络,这是因为(英国)音乐剧历史很短。

从五十年代起,他们一开始做复古(20's)的、比较清新的剧比如《the boyfriend》。后来找了一个乐感很好的作曲家专门做英国风格的剧。当时有一个擅长即兴戏剧,不写剧本,边演边改(aka 经常翻车)的导演。

后来从宽街泊来《毛发》到英国(该剧受到西区边演边改导演出口宽街的反战剧的启发。真是互相借鉴)、《西区故事》。

《西区故事》唱跳表演结合很好,剧情复杂,当时的人感叹这是怎么做到的……

纪录片还说韦伯出了概念专辑,使得有眼界的制作人真的做出了“摇滚歌剧”;《猫》卖剧场周边,像是有人给它打了免费的广告。

“他们当时能做出这些剧是因为正好备齐了各方面的人才。他们都想要表达,没有人知道接下来会遇到什么。”

Julian Lynne说dark sex就是《剧院魅影》的全部(当然不是全部,只不过她这么说)。《剧院魅影》制作花时间久但是排练并没有排很久,只排了三周的上午。

不知道为啥我是少有觉得《悲惨世界》很套路的人:“没有人知道“美好的明天”什么意思,但是人们看完以后就会表示“我相信”。”(访谈原话)在我看来这就有问题了。但其他的剧我觉得都很棒。(当然大悲也很棒,我只是对这一元素稍微不适)

球叔揭发韦伯的剧总是影射韦伯自己。这有点好笑。虽然韦伯一贯狗血风格,被挑剔的人认为品位不佳,但是让他点评其他作品,他真的能说出点经过思考了的东西来,我其实还有点喜欢听他讲话。



英伦音乐剧BBC The Story of Musicals(2012)

又名:音乐剧的故事

主演:Imelda Staunton/James Booth

导演:Stephen Franklin

英伦音乐剧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