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在卡尔·荣格的概念中,简而言之是隔绝人的意识和无意识的壁垒被破坏后,无意识侵占了意识领域从而主导人的行为的一种状态。换句话说,在任何意义上,精神病人都回到了童年——他自己的童年,人类总体的童年。那是原始,是混沌,毫无秩序可言。但在荣格之前,随着科学和唯物主义的发展,人们逐渐相信,肉体是一切的基础,通过对肉体施加影响,可以改变人的精神。影片中的所有暴力的治疗,都是基于这一核心观点。而不幸的是,这种观点在随后的时间中大行其道,影片背景设定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仅仅是这些实践的开端罢了。在影片《革命之路》设定的1955年,美国人仍然运用电击疗法来治疗精神病患者。而直到现在的中国,电击仍被用于规训——虽然这与精神病的治疗已经几乎没有关系了。
而影片所表现的,尼斯医生所采取的方法,无疑更先进,更人道,是对荣格学说的一次伟大的实践。对精神正常的人所有效的规训,亦即构建秩序方法——就是那些头发梳的一丝不苟,道貌岸然的医生们,还有最初的男护士利玛所能做的那些——对这些精神病人是必然无效的。在这些人之间进行秩序的重构,如果按照荣格的理论来进行,则必须让他们重新从幼年时期成长起来。尼斯医生所构筑的是一个乌托邦式的环境,自由、信任、表达、感情、关爱、陪伴、快乐……他们不需要太多现代文明成果的浸染,而需要这些基础的东西来重构意识,来让他们“抓住一些什么东西”,模仿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过程。也许这需要很久,但并不需要人类进化至今那么久。即使是精神病人,他的意识也必然残存,也就更容易重回“正常的”社会。
但实践中的乌托邦必定脆弱。建立这个环境花费了一整部电影的时间,破坏它却只需要一组镜头。在作为乌托邦组成要素之一的宠物狗全数被杀后,这个环境便已然无法挽回地崩溃了。阿德琳娜的一声声“murder”(我知道不是英语,但葡萄牙语我不会。。。)就是这个乌托邦的安魂曲,同时也真正刺痛了作为观看者的我的心。但要追究它被破坏的原因,是因为它的存在破坏了已然形成的秩序。“医院不准养苟”是既有秩序的体现。在这种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视角之下,精神病人是一种麻烦,一个可以被淘汰的对象。为了他们去破坏秩序,在“正常人”看来是完全不值得的。影片中也提到,尼斯医生所做的“不仅是医学的,也是艺术的和政治的”,其政治性正是体现在此处。
而它的艺术性则几乎是对荣格文艺理论的展开了。荣格认为,真正的艺术都是人类无意识的体现,艺术家在创作时的精神状态与精神病人是有相当大的相似之处的。所以在荣格的理论体系下,精神病人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而关于作品中的意象,我读书不精,所知甚少,就不再展开了。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的观感相当不错,十分值得一观。值得讶异的是,它为什么会被拿到院线呢?。。。但不管怎么说,能在院线看到这部电影是我的幸运。正好最近想读福柯大神的《古典时代疯狂史》,就以此作个引子吧。

尼斯·疯狂的心Nise - O Coração da Loucura(2015)

又名:尼塞:疯狂的心 / 疯狂缪思(台) / Nise da Silveira: Senhora das Imagens / Nise - The Heart of Madness

上映日期:2018-01-05(中国大陆) / 2015-10-25(东京电影节) / 2016-04-21(巴西)片长:109分钟

主演:格劳瑞·皮尔丝 / 罗伯塔·罗德里格斯 / 费尔南多·埃拉斯 / 法布里西奥·玻利维拉 / 克劳迪乌·亚博朗迪 / 博纳多·马里尼奥 / 泽卡洛斯·马查多 / 奥古斯托·马德拉 / 菲利普·罗恰 / 乔治亚娜·高艾斯 / 弗拉维奥·保乌拉奇 / 儒里奥·阿德里安 / 露西安娜·弗莱高兰奇 / 查尔斯·弗里克斯 / 西蒙娜·马泽尔 / 

导演:罗伯托·柏林厄 / 编剧:弗蕾维亚·卡斯特罗 Flávia Castro/毛里西奥·利索夫斯基 Mauricio Lissovski/玛丽亚·卡马戈 Maria Camargo/克丽丝·阿尔卡萨尔 Chris Alcazar/帕特丽夏·安德雷德 Patrícia Andrade/莱昂纳多·罗恰 Leonardo Rocha/罗伯托·柏林厄 Roberto Berliner

尼斯·疯狂的心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