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garet Atwood这篇《双面格蕾丝》甚至比《使女的故事》更让我喜欢,我看见了作者的悲悯,不只是对主角格蕾丝,更是对玛丽惠特尼,还有南希,对于剧中的每一个女性。
格蕾丝的美丽,本是上天赐予的礼物,却成为她的一个弱点。
命运的第一次改变,在于漂洋过海来到加拿大,因为丧母年幼的格蕾丝被生父猥亵,她的坚决拒绝导致她被赶出家门成为女佣的命运。
第二次改变,来自至亲好友玛丽惠特尼死后,无耻的少主对她日夜骚扰,逼迫她不得不抓住每一个机会离开第一任雇主。
第三次改变,第二任雇主品行不端想要强奸(或许已经强奸,太隐晦没看明白)格蕾丝。同时已经怀上雇主孩子的女管家为了不被抛弃对格蕾丝百般虐待,格蕾丝被命运逼到墙角,无路可退。
剧中的每个主要女性,格蕾丝,玛丽惠特尼,南希。都因为身为女性,被性所拖累。玛丽被少雇主欺骗感情,又被骗子医生随意流产失去性命。南希少年时被欺骗感情,经历了怀孕弃子,不得不投靠贪婪的上校以身体换取依附,再次怀孕,新鲜感不再,敏感多疑害怕再度被弃的南希心理越发阴暗,嫉妒针对年轻貌美的格蕾丝。身为女性,美好的特质,却都成为弱点成为伤口。
比起美国班底的《使女的故事》,加拿大班底的《双面格蕾丝》显得节奏更慢。女性作者,女性导演,女演员们都在试图理解了这个两百年前真实存在的女性,试图想象发生在她身上的一切,慢慢引导观众心中的悲悯。
我们跟着心理医生,一层层剥开格蕾丝的内心,洞察她的罪与罚,透过格蕾丝的灵魂,我看见的是她心中在呐喊,正如她最后假被催眠爆的粗口,那是她的控诉,她对于男性的侮辱,贵族的压迫,命运的不公。表面一直风平浪静,心里却一直啐着血的控诉。这一刻格蕾丝不再是她自己,她是所有她所见悲惨命运的集合,她在替自我呐喊,也在替不能开口的她们叫屈喊冤。
Ps.我有一点疑惑,为什么心理医生在催眠结束之后回去要和女房东发生关系?即使他心里根本是不愿意的。

别名格蕾丝Alias Grace(2017)

又名:双面葛蕾斯(台) / 双面格蕾丝 / 双面姬丝

主演:莎拉·加顿 / 爱德华·霍尔克罗夫特 / 扎克瑞·莱维 / 科尔·罗根 / 丽贝卡·利迪亚德 / 保罗·格罗斯 / 大卫·柯南伯格 / 安娜·帕奎因 / 伊丽莎白·桑德斯 / 斯蒂芬·约菲 / Alice Snaden / 玛莎·伯恩斯 / 威尔·宝 / Sarah Manninen / 萨曼莎·温斯坦 / 凯特·罗斯 / 乔纳森考斯庚 / Diane D'Aquila / Kyle Cameron / 

导演:玛丽·哈伦 / 编剧: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Margaret Atwood/萨拉·波莉 Sarah Polley

别名格蕾丝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