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部电影去见证金钱对人性的考验,大概我会选这部。印象最深的是老头对鲍嘉的评价,不能对他杀掉同伙的行为过分谴责,他其实应该是在人性的平均水准上的,只是别丢在深山里,身边围着10万块钱。我也同意鲍嘉的角色置身普通社会道德上绝对至少是平均水准的人,从最初被老板骗找到老板暴打一顿之后也只是拿回自己赢得的那份就可以看出来。
看完这部电影我想起一些俗语,比如“好人有好报”。这是电影里的套路,现实里大概好人不一定有好报。可我还想知道的是,有多少人是为了好报才去做好人呢?如果没有好报,是不是做好人的动力就差一些?可是做个好人难道不该是每个人活着最基本的追求么?
另一句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对金钱的渴望其实和吃饭睡觉一样,都是人天生的欲望,戒不掉。但是吃饭睡觉说白了,有一定的物质能力保障,就可以获得满足,且于他人无害。而挣钱这事,在当今社会,还能不能“有道”的获得,我持怀疑态度。有多少人是靠真本领扎扎实实的挣大钱?有多少老板没看过损人利己的亏心事才挣大钱?我持怀疑态度。说白了,在现在的中国,不靠跟领导搞好关系,不靠家里的人脉,不靠违背良心的算计,我觉得没有多少人能挣到大钱。那么既然无法“有道”的获得,那么还要不要追求“财”,这里就是我跟大家的分歧点了。我始终坚持,人活着要有做人的原则和底线,这个东西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破坏的。我想绝大多数人的想法是,适者生存,你活在什么样的社会,就要采用什么样的活法,不然就得接受失败。看起来很有道理,可如果适应这样的活法会破坏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呢?那么还要不要去适应,去追求所谓的成功?我并不认为如今的社会已经三观丧失,但不可否认的是人们的道德底线在降低。现在去问你想做个高尚的人还是有钱人,我想绝大多数一定会选后者,而这个问题放到30年前,答案应该会不一样。你可以说时代在发展,人们追求的东西自然不同,对,这不就是开头我提到的老头对鲍嘉这个角色的评价么?我们都贫穷的时候,没有物质的诱惑和竞争,大家都可以是高尚的,那时候找对象的标准好像都是找个老实的,善良的。时代在变化,人们追求的东西也必然有所不同,这我认同,可是我觉得比如找对象的标准应该从单纯的老实、善良,扩展到有趣,有格调,而不是扭曲到有房有车长得帅。价值观的变化应该是在同一道德尺度上的,这才应该是社会发展的方向。
人类本性是贪婪的,各种各样的欲望会贯穿一生,打一出生要奶水喝就开始了。这是我们无法根除的事情。所以对于把高尚看得比金钱更重的人来说,能做到的就是别让自己搅和进那个欲望圈里。就像电影里的鲍嘉,没有踏上淘金路,纵然可能还会贫穷,但至少比最后丧失人性杀掉同伴再惨被强盗杀死的结局好得多;就像把你和林志玲赤裸的扔进一个被窝,没几个男的能抵住诱惑不犯错误,可是你可以选择不去开房啊;就像你当上了领导,就算不被同流合污,可别人都脏就你一人干净你觉得大伙会放过你么?可是你可以选择不当领导啊。我并不是想一棒子打死,总有个别男的能坐怀不乱,总有个别领导能继续高尚,只是在其位你接触的圈子也不可避免的变成同水准的人,即使洁身自好天天和这些人打交道也难免无趣。在走到最后一步之前其实都是有很多退路的,人生并没有那么多的无可奈何,身不由己只是向欲望妥协的借口罢了。真正活得自由高尚的人,在哪个时代都还是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只是可能不被人认可罢了,在自由高尚面前,被认可的成功其实又算什么呢?
当然了,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我并无意评判每个人活得对错高低,只是想说,在忙忙碌碌的同时,请扪心自问,你这一辈子,到底看重的是什么,人活一世,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想清楚了,走哪样的路都是好的。

碧血金沙The Treasure of the Sierra Madre(1948)

又名:浴血金沙 / 宝石岭 / 富贵如云

上映日期:1948-01-24(美国)片长:126分钟

主演:Humphrey Bogart/Walter Huston/Tim Holt/Bruce Bennett/Barton MacLane

导演:John Huston编剧:John Huston

碧血金沙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