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二战盟军的胜利,基于太多的偶然和好运了。
但是,从影片的角度看,这些好运也许又是必然。

1 第三帝国的军事指挥权
太好运了,一颗安眠药就让登陆如此之顺利,敌方没有坦克支援,没有足够的的空中支援……
这一切的好运,虽然表面上基于一颗安眠药,但是实质是背后的严重问题是——第三帝国的实质最终指挥权在一个人手里,他们不是开会决定,一拍脑袋,大笔一挥,不输才怪。在后续的突出部战役也能看出这个问题。

2 技术弱点
德军的优势就不说了,但是弱点实在是……让人蛋疼。
居然雷达和无线电远程通讯如此之落后,实在是让人无法理解。
影片中,德军是如何发现盟军的,如何通讯,命令如何下达,将领之间靠什么通讯。都基本一清二楚。
对比盟军,差太远了,到处都有通讯兵、移动电台。
也许他们是没有强大的海面海军,也许是地面装甲部队实在太无敌,在强大的地面霸权顶峰时,的确不需要这两种技术,反正所向无敌,见谁撕谁。但一旦转入被动防守,惨极了的惨。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研究下二战德军的无线电技术水平,像影片中那样无头苍蝇的状态是如实存在的。
也许,这个弱点的起源也是由于第一个问题吧,连开发自动步枪都不允许的元首,我猜很多技术开发方向也是他领导的。。

3 内部矛盾
影片中还反应了一个史实,就是原国防军的将领不服从元首的命令。各个将领之间相互不服,几乎各自为阵、自以为是。
从监听破译盟军情报,到接到具体情报的判断、反馈命令,那乱的,简直了。
这个后面隐藏着什么呢?虽然影片中没有提到,但如果熟悉第三帝国的同学们,肯定会发现第三帝国的内部矛盾以及延伸出来的问题——掌握大权的,全是NZ早年的骨干——戈林,戈培尔,西莱姆,等等。这些都是早期的NZ成员,除了戈林本身是王牌飞行员外,其他都是“业余”的人士。而且,戈林本身也只是飞行中队长,并没有完整的战场经验。甚至包括最后继承元首权力的邓尼茨,也只是海军元帅,专门搞潜艇战术的家伙。而真正专业的国防军的同志们,由于你懂的原因,只能打打下手。。在这样的系统下,除非几位大佬都是天才出生,不然怎能玩得转呢…………

据说这部电影,运用了大量时间,调查史实,基本按照历史拍摄。
影片采用轻松越快外加调侃的方式,记录了这场人类史上最大的登陆战役。这一切都是因为,好运和上帝站在正义的那一边,大家懂的。

最长的一天The Longest Day(1962)

又名:碧血长天(港) / 最长的一日

上映日期:1962-10-04片长:178分钟

主演:理查德·伯顿 / 肖恩·康纳利 / 亨利·方达 / 约翰·韦恩 / 莱德·巴顿斯 / 

导演:肯·安纳金 / 安德鲁·马顿 / 伯恩哈德·维基 / 达里尔·F·扎努克 / 编剧:Cornelius Ryan/Romain Gary/James Jones/David Pursall/Jack Seddon

最长的一天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