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日
1944年6月6日
“无论对于盟军还是我们,这都将会是最长的一天。”――德国陆军元帅埃尔温·隆美尔

15万盟军将士,在经过了两年多的准备后,在这一天的清晨乘船抵达英国南部的怀特岛海域集结。几个小时后,一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两栖登陆行动拉开了序幕。
柯尼利厄斯·瑞恩这位敏锐的爱尔兰记者,以其特有的眼光,利用各种资料,甚至亲自访问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等亲历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
1962年这部与同名纪实文学一样永垂不朽的电影诞生在当今最著名的电影巨头20 century Fox的摄影棚里。在黑白片时代,如此宏大的场景令后人也叹为观止。
六七十年代是一个激情四射的年代。在经过近二十年的恢复建设后,欧美已经回到了甚至大大超过战前发展水平。物质生活的丰富带来精神生活的需求。而那场刻骨铭心的战争给人的记忆犹新,电影题材由此纷纷瞄准二战。各国战时的英雄主义气氛尚未消去,为了表现英雄主义和宏大的战争场面,各大电影公司不遗余力地动用最新的拍摄技术的效果制作。《最长的一天》就是在这种环境中诞生的blockbuster,大量的航拍镜头与5位数的群众演员外加一 在当时的电影界恐怕也是luxury。因此它无可争议地成为诺曼底登陆题材电影中的经典。
六七十年代的二战电影,一般都有大牌加盟,如1965年的《坦克大战》(the battle of bulge)请到了亨利·方达和罗伯特·萧;1970年《中途岛》(midway)则有亨利方达,查尔顿·赫斯登(主演《宾虚》),罗伯特·米切姆,三船敏郎(《罗生门》《山本五十六》)

1977年瑞恩的绝笔《遥远的桥》(a bridge too far)请到了肖恩·康纳利和安东尼·霍普金斯。而作为这一系列电影的起点,《最长的一天》汇集了空前的整容。你能看见罗伯特米切姆饰演的美29步兵师副师长科塔准将在奥马哈海滩上大喊:“留在海滩上的只有两种人,死人和将死的人。现在让我们离开这个鬼地方!”;亨利方达饰演的美第4步兵师副师长小西奥多罗斯福准将忍着病痛向师长雷蒙德巴顿少将请缨;理查德伯顿饰演的RAF飞行员在酒吧里发牢骚;肖恩康纳利饰演的英国小兵在水里栽跟头…
这部与原著一样史诗般的作品,闪动着那个时代激情的火花。 因为离二战相去不到二十年,电影中不少细节都做得和原来一样,一些道具也不难找到。这在后来那个动辄用现代武器硬充二战武器的时代(《坦克大决战》《巴顿将军》)实在是难能可贵。即使是《大决战》这样应官方要求不计成本的“政治片”也做不到这一点。

现在我就内容谈谈这部片子。关于那场激动人心的战役,迄今已有六十余年了。当年的亲历者大都已不在人世。但是人们始终不会忘记这“改变世界的一天”。这一天敲响了纳粹的丧钟,“从这一天起,第三帝国的寿命只剩下不到一年了”;这一天开始了铁幕的酝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第一名伞兵踏上欧洲大陆时,他已经济为那道看不见的柏林墙——铁幕——添上了第一块砖;这一天开创了人类战争史上的新纪元,大规模两栖登陆作战不再是纸上谈兵,海陆空三军第一次并肩作战(当时美军在太平洋上的登陆战的主力是海军陆战队,不属于陆军编制)。

艾森豪威尔,作为这一奇迹的最高统帅,以他非凡的组织协调能力完成了他一生中最灿烂的战争作品;而隆美尔则不幸地当了这幕大戏的配角。尽管他预计攻击点可能是诺曼底,却宁愿相信是在加来,并预计六月中旬以前盟军不会登陆,于是在六月五日他风尘仆仆赶回家为妻子过生日(她的生日是六月六日)。这几乎是他在埃及时的境况的重演(隆美尔预计蒙蒂十一月前不会发起进攻,而且进攻重点是北线,于是就安心回维也纳度假去了。而在十月二十三日夜,蒙哥马利先是在北线佯攻,随后在南线发起全面进攻。德军全线溃败,这就是著名的阿拉曼战役)。结果这一天他失算了。一个半月后,他丢掉了整个诺曼底。再过了三个月,他丢掉了性命。

D日的故事在不断被传诵,《六月六日》、《红一纵队》、《拯救大兵瑞恩》、《兄弟连》……但是《最长的一天》将与D日一样成为永恒。

最长的一天The Longest Day(1962)

又名:碧血长天(港) / 最长的一日

上映日期:1962-10-04片长:178分钟

主演:Richard Burton/Sean Connery/Henry Fonda/John Wayne/Red Buttons

导演:Ken Annakin/Andrew Marton/Bernhard Wicki/Darryl F. Zanuck编剧:Cornelius Ryan/Romain Gary/James Jones/David Pursall/Jack Seddon

最长的一天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