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跟着爸妈有一搭没一搭地看这部剧的时候,感觉这又是一部主旋律且不那么好看的剧,当时还可惜了李幼斌,因为基本上每天随机看个十分钟或者看2分钟的下集预告就能搞清楚所有的来龙去脉和人物关系。后来,开始逐渐跟着他们看起来以后,再仔细体会了一下整体的架构,又觉得其实编剧的思路还是挺工整的,并不是完全流水账一般完成任务,可能是四十多集的集数拖累了观感。
1. 一个错案,两代纠葛
我想,这八个字大概就是这部戏的全部。
其实,为什么后来我对这部剧有所改观了是因为出现了二代们的第二个案件。这个案件可以说是第一个案件的延续,郑天杀葛晴是因为袁立方自杀而憎恨许志逸同时憎恨把他放出来的葛大杰,听说许志逸被放出来了他选择利用许的儿子和葛的女儿报复他们,所以策划了二代们的又一次许家杀妻案。而他之所以有机可乘是因为许子蒙和葛晴感情不好,他们感情不好是因为许子蒙不爱葛晴只爱邹桐,只是为了报复葛大杰而娶她,葛晴又莫名其妙从小对许子蒙死心塌地。而许子蒙为什么性格这么阴鸷则是因为17年前葛大杰办的错案,唯一一次可能重见光明的机会,又因为女主父亲意外死亡而夭折了。所以,复盘这部剧,本身的架构还是挺不错的,所有的枝枝蔓蔓都能连成一张网,就是吧,二代演员们演的太脸谱化戏份还多,一代演员们发挥空间太少,而且很多一望到底的剧情还怕大家看不懂不断重复。如果能够砍掉一半,再去掉一些类似于最后郑天要在游乐场杀人女主递笔记本这种强行女主强行高潮的戏份,这部戏还写的不错呢。
2. 陈谦和
在这部电视剧里面,他是一个关键的配角,陈家是我觉得是这部剧里面最成功的家庭,一点都不戏剧不夸张不假大空,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可爱,那种哪怕你不喜欢这个角色也不由得喜欢这种真实的可爱。
陈谦和作为家中的父亲,本身性格平和稍显怯懦,对工作认真没有向上攀爬的“上进心”,对妻子几乎可以说得上是唯命是从。陈妻相对性格比较跋扈,不停地对丈夫叨叨叨,各种言语上的贬低。儿子陈硕是一个敏感又通透的性格,自己出身在普通家庭,周围有官二代,有杀人犯的儿子,当然也有他这样的平民家庭。他知道眉高眼低,了解理想与现实,明白如何在规则的框架里大把地赚钱,也会因为正义而舍弃金钱。丈夫会因为妻子对嫌疑人的评价而在判罪之前就给他打上罪犯的标签,而有意无意地隐藏关键物证,但是,这件事折磨了他17年,从畏惧被人发现到自己举报自己渎职再到法庭上的原谅,中间的种种,合理又贴切。妻子会不停地絮叨丈夫软弱不进取,但是,当丈夫和儿子需要谈正事时,又会一边嘟囔“你们一谈事就让我去买菜”一边收拾购物袋,知道原委后像是要追回这些年的嚣张一样温柔体贴,每天像个卧底一样看紧丈夫,有个风吹草动就向儿子汇报。儿子一开始有些瞧不起自己的父亲,后来知道父亲的17年后不停地为他寻找合理的解释,不停地在揭露真相的正义与保护父亲的亲情中左右为难。
这个家庭虽然着墨不多,但是,真的是油盐酱醋烟火气十足。每个人都会发火会吃瘪,会吵闹会原谅。对于隐藏指纹报告,就像葛大杰在法院上的陈述,是一个错误但不是主观上的故意。很难说,陈谦和当时没有提交这份指纹报告是有意还是无意,也很难说提交以后是否会改变整个案件的走向,所有的事都没有如果。所以,这不是一个三观正不正的问题,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疑罪从无”的概念如此薄弱,先入为主的印象又那么强烈,陈谦和的决定只是一线之间。最后的判决是三年有期加两年缓刑,可能也是如此,陈确实犯了大错,但是并非完全无法谅解。
3. 许志逸
前半部分的许志逸简直就是一个符号,只是为了引出来男主的悲剧同时体现女主的圣母。不过,许有一场戏实在是太棒了,就是葛大杰上门道歉的那场戏。许的自白完完全全表达了自己各种矛盾行为的无奈,自己17年来的愤懑。他为了儿子不被歧视,年年向冤枉他的警察局写感谢信;为了可以活下去,像小丑一般在监狱里阿谀奉承积极表现;为了让年迈的父母不再为自己奔波,拒绝他们的申诉反复认罪。对于真相和正义,他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如果只看前半部分,所有的观众都知道许肯定是被冤枉的,许会被昭雪的,许会和儿子岳母和解的,就像一个符号,一个推进剧情的符号,虽然他是全局的题眼,可是太苍白了。但是,道歉这一段戏完全把这个角色演活了,他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突遇变故无法自保只能依靠卑微而活下去的人。所有的人都是骄傲的,他们是为他翻案的圣人,他们是一腔正义的执法者,他们是许亏欠的家人,面对许,似乎他们都有自己心中的制高点,只有许,对着谁都只能卑微只能忍气吞声,哪怕他心中惊涛骇浪。只有这次道歉,他可以释放自己的情绪,也只有这一次,他让观众知道了他心中所想。
可能是因为许是话剧团编剧这个设定,他说话总是带着一点话剧腔的文人口吻,所以显得这个角色经常特别不接地气,我不知道是演员故意设计的还是怎样,不过,这种演法有时候觉得挺符合角色的,可是有时候又觉得坐过17年牢的角色还会是这样说话吗?
4. 葛大杰、邹雄
老一代的公检法代表,葛大杰这个角色可以称得上展现了我国近20年来的法治发展。虽然,有时候,他是作为思维陈旧的偏负面角色的代表的,前面会觉得这个角色刚愎自用,明明证据不足却硬要结案,明明自己女儿爱得要死要活却不能考虑接受,但是,当新的证据出现了,他能够慢慢地反思,能够逐渐接受自己思维上的不足。在女儿被杀后,他几乎是唯一保持冷静的当事人(万能的女主不算),也是他反复劝说仇曙光要找到确凿的证据,不要让许案重现。
我没看介绍,不过我想大概也许应该会出现类似的语句,“该剧体现了我国近年来的法治发展,代表了法律人对社会的反思”。虽然,应该剧本的设定是邹桐这代人(当然主要是万能的女主)和邹雄这代人的对比,他们思维方式的对比,他们对待案情的对比,他们对待嫌疑人的对比。可是,我个人认为,新旧两代人的对比固然重要,但是,葛大杰这个角色前后的对比才更为有意义。我们不能指望这个社会是靠人群本身的新陈代谢来发展进步的,每一代人本身也会不断接受新思维有新思考。
我没看17年前的前四集,至少就后面一段来看,邹雄这个角色就是伟光正的符号。唯一我记得也让我感动的细节就是在许案宣判以后,他说希望把男主判给奶奶,因为,奶奶相信爸爸没有杀妈妈,所以,她会想方设法化解仇恨,让许子蒙能够尽量健康成长。但是,男主最后是判给了姥姥,果不其然,他从小成长在了仇恨里,所以他黑暗的个性既有发生许案的不幸也有姥姥的不断强化。另外,每次女主一犹豫不决就会出现的父亲的精神化身实在是太尬了,都9012年了还有这种桥段,还不止一次。= =
5. 老爷子和刘成
老爷子算是女主的师父,带她进门帮她拾漏补缺,也是一个符号化的角色。不过演员演的很好啊,特别亲切特别想看他出现。后来妈妈告诉我是老红楼里的柳湘莲,不敢相信啊,不过看到演员表上面已经加了一个框了,还挺惋惜的。老爷子最后一段,他马上就退休了去看自己还未申诉成功的犯人,他告诉犯人要相信法律会给他一个公正的宣判,这个桥段很有人情味,让这个角色也圆满了。
刘成基本上是体现女主圣母的另一个符号,也是演员演的好,让人相信这件事仿佛是真的。最后,要洗脱他身上(本就不存在的)罪名时候,他说,从此我就是一个清白的人了。这段真的很泪目啊。
其实这两个角色都是为女主服务的,不过,很喜欢这两个角色身上的细节,也许是两位演员演的到位,哪怕我知道他们就是用来传递光明和美好的,我也愿意接受这样的光明和美好。
6. 邹桐、许子蒙、葛晴和仇曙光
万能圣洁和永远正确的女主,黑暗中唯有女主能救赎拧巴了三十多集不用看也知道最后一定和家人和解的男主,忧愁敏感胆小纠结不知道为什么八岁就爱上男主最后肯定得不到的女配,基本不掺和三角恋主要用于查案的男配。
除了陈硕以外,其他的青年角色基本都一眼就能看到底,差不多看5分钟就知道最后结局的样子,当然也不是说陈硕这个角色多么高深复杂,就是这个角色通人性讲人情至少真实让人愿意看下去。反正吧,虽然一直在表现女主也不是吃干饭的,我就只看出来她一直睁着自己无辜的大眼睛带着围巾告诉无数个人你们要相信正义,你们要相信法律会给出公正的宣判,你们要相信男主无罪,你们要相信blabla。如果不是因为她后来真的不喜欢男主了真的其实是圣母不是装的,有些情节真的很绿茶。男主呢,就是万年面无表情只对女主笑,女主走了天又黑了,为了报仇取女配良心发现想离婚结果女配比她还偏执还犹豫还脆弱结果造成了又一次颇为讽刺的案件。
其实对错案的家人进行描写,表现他们子女的成长这点立意很好,可是,希望不要那么脸谱化,不要那么非黑即白。就算是许子蒙也应该有成长,虽然未必是必须和解的成长,可是,也希望是能够多一些层次,让人物更立体一些。现在的人物,实在是太扁平了,尤其是他还是二代角色中的男主。


呼,发泄完了,我滚回去写文章了。

因法之名(2019)

又名:In Law We Believe

主演:李幼斌 Youbin Li/张丰毅 Fengyi Zhang/李小冉 Xiaoran Li/石天琦 Tianqi Shi/李岷城 Mincheng Li/王骁 Xiao Wang/隋咏良 Yongliang Sui/史兰芽 Lanya Shi/马少骅 Shaohua Ma/马晓伟 Xiaowei Ma/苇青 Qing Wei/吴竞 Jing Wu/栾元晖 Yuanhui Luan

导演:沈严 Yan Shen/刘海波 Haibo Liu/易军 Jun Yi编剧:赵冬苓 Dongling Z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