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少数派?在影片结束之后,主持人向大家提问。

一位文艺青年说:“看电影我一定会看完片尾字幕,这是对电影工作者的尊重,而我的朋友很少这么做,所以我自己就是一位少数派。”

作为常常在字幕未完就跑掉的人,我一下子被划入了“多数派”。当然了,我并不为此而感到尴尬,事实上我的多数观影经验都是纯粹的消费行为。坚持看完字幕的行为我当然尊重,但我自己不会这么干,因为那会是一种矫情。看一个电影在我,和吃一个麦当劳汉堡,或者泡一袋方便面没什么两样。吃麦当劳我不会额外向厨师和收银员表示致敬,礼貌的一声“谢谢”并且走掉就足够了。吃方便面我也不会细看制作单位,不会看厂名和地址,以此表示对制作者的敬意,不需要。

真正有趣的是,不看片尾字幕这件事在我的朋友圈中,反而是少数派的行为。你看,同样的一个行为,文艺青年自称是少数派,而我成为了多数派,然而在我的朋友圈中事情发生了反转:我自己又成为了少数派。

问题来了,看完片尾字幕和不看完字幕的人,到底谁是少数派?

《少数派》的主人公之一,美食家文怡自己也搞不清楚为什么会成为少数派。她说原本她以为一个女人会做饭,是理所当然的事,应该是一个多数派。没想到的是,朋友们每每因为她会做饭,而且擅长做饭这件事而感到惊奇。文怡说厨房是一个家庭的心脏,一个家庭主妇爱做饭、会做饭本来应该是多数派,但如今却活生生被这个社会逼成了少数派。

那么,会做饭和不会做饭的人,谁才是少数派?

本片的另一位主人公叫做塚本泰通,是一位日本电脑工程师,他的工作就是每天都“想点新的”。这是一个敬业的家伙,每天都在和他的笔记本打交道,同时他又是个大龄单身汉。当我以为他就是个IT宅男,他又展示了有趣的另一面,比如喜欢潜水,喜欢水下思考。在塚本平凡的外表下,我不能确定他是个墨守成规的人,又或是喜欢新挑战的人。

我完全不知道,塚本泰通是不是一位少数派。

导演张扬是我较为熟悉的一位主人公,至少我看过他的一些电影。从《爱情麻辣烫》到《洗澡》,从《落叶归根》到《飞越老人院》,张扬喜欢拍老与少的戏,这是一个喜欢说传承的导演。以往的张扬在电影的幕后,这一次他在台前。在《少数派》里,两位导演记录了张扬拍摄一部纪录片的片段(是的,这是一部纪录片的纪录片),那是一部关于藏民信仰的片子。在《少数派》里,张扬刚刚拒绝了一部投资两亿的大制作,才得以拍摄这部小成本的纪录片。在大多数关于他的片段里,你只能看到一个沉默的、总是在思考和吸烟的导演,到底他真的在乎什么,又不在乎什么。

什么是少数派?在张扬这里也没有答案。

关于“什么是少数派”,《少数派》并不想简单给你一个答案,它更像是一个提问的影片。

到底什么是少数派?在变态心理学里有一个有趣的观点,在一个100人的群众里,95个人这么看,而5个人那么看,那么5%的人就是少数派。一个值得注意的事情是,谁是5%或者95%,那是随机分布的。假如从这个角度出发,什么是少数派这件事,似乎能有一些浅显的解释:在他们各自的领域里,张扬、文怡或者塚本泰通,都成为了那个5%,而成为5%是随机发生的。随机的意思是,一个人在比例上成为少数派或者多数派,都并不是一件值得特别骄傲的事,因为随机的5%并不一定就是少数派,他们也许会改弦更张,也许会走违一点心却更容易走的路,最终成为95%的一份子。

什么才是真正的少数派?在《少数派》里张扬拒绝了别人的戏,仍然在拍自己喜欢的电影;文怡不甘于写自己菜谱,也希望更记录更多失去的味道;而塚本泰通,仍然每天都在想点新的。你看,打动人的不是他们随机地成为了5%,而是他们坚持了自己5%的立场。

所以最后的结论是这样的,5%并不一定就是少数派,那可能只是命运随机地安排而已,只有坚持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少数派,无论你属于5%或者95%。

少数派(2014)

上映日期:2014-12-28(北京首映)片长:30分钟

主演:张扬 Yang Zhang/文怡/塚本泰通

导演:佟亦坚 Yijian Tong/姜昉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