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应该继续一如既往地生活,身处荒漠,但心里铭记着由一个吻、一句话、一道目光组成的全部爱情”。看完《燃烧女子的肖像》,我想起了杜拉斯的这句话。
电影后劲十足,连刷三遍之后又去看了很多导演和演员的访谈,深深折服于导演兼编剧Celine Sciamma的才华。在访谈中,Céline反复提到注视(gaze)这个词,如果我在现场,我很想问问她,究竟是先想到“注视”这个恋人之间最惯常发生的亲昵举动,继而构建出一个与这个动作密切相关的爱情故事,还是先想到画家与被画者这样一种需要不断地观看与被观看,沉默地目光交错,继而用“注视”这个情节来贯穿了整个剧情呢?
电影一开始,画家带着秘密任务来到一座小岛,要在不为贵族小姐Héloïse所知的情况下画下一幅她出嫁前的肖像。两人第一次见面,画家紧跟在Héloïse身后,是好奇而又有距离感的目光;并肩在海边站立时,是因为要完成画作而偷偷观察的目光;被回看目光对视时,是被发现而心慌躲避的目光。
“我得与她靠得足够近,才好描绘出她柔软的耳垂,以及掩住耳尖的发丝,它们呈现出一种温暖透明的色调,而中间的耳孔,色泽更为厚重;在光线下,她的双颊便成了面容中最为明亮的部分,使人移不开视线”——这段台词配上Noémie Merlant软软的声音,显得及其暧昧。
电影中用了很多特写镜头,仿佛我们就是画家的眼睛,看到Héloïse的发丝,脖颈,面容,耳朵,睫毛,以及回望过来的蓝色眼眸。而仔细看电影,会发现这时Héloïse也在用余光偷瞄着她。有个词叫做凝视感知。即使我们没有看向对方,也依然能感觉到对方在看着自己。
面对画家略显侵略性的眼神,Héloïse在大多数时候选择了回望过去。这种回望先开始是一种眼神之间的较量,好像我们都有过被陌生人莫名注视,再迎着目光看回去,看谁会先躲开——但随着剧情的发展,这种回望的意义变化了,由愠怒、严肃、慢慢转变为好奇,欣赏,甚至一本正经——直到后来画家在笨拙地给她弹奏音乐的时候,Héloïse望向画家的眼神,第一次有了爱意。是的,在正式作画之前,其实两人就始终在偷偷地注视着对方。
第一幅画完成的时候,Héloïse说这幅画不像她。其实我觉得画家在内心也是并不满意这幅画的,因为前一天Héloïse的母亲问她,这是您的满意之作吗?她却略显迟疑地回答:I think so。
Héloïse在画中被表现得像一个贵族家庭的贤妻良母——正如她所被期待的样子。然而Héloïse并不认同,她问画家:“在您眼中我就是这样的吗?”这句话,引出了本片的第二种“注视(gaze)”。画家面对这个提问显然有些意外,回答道:“不仅仅是我“,”还包括了作画的规则,技法,色彩光线的运用”。这个“不仅仅是我”,即是社会与艺术中的男性凝视(male gaze)。
所谓的男性凝视是指,在父权社会中,女性被置于被观看者的位置,被物化,被欣赏,被使用,被塑造成符合父权社会所希冀的,具有“女性气息”的第二性。男性凝视充斥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女性长时间浸润在这样的环境里,会下意识地遵从这种视角,认同这种视角所附加的价值观,失去女性作为个体的独特性。
这也是为什么当Héloïse说,“这画像不像我,我可以理解;可她并不像出自您手,我为此感到可悲”时,画家被戳到了痛处,又羞又怒地毁了画。从之后的剧情也可以了解到,画家是才华横溢的,但仅仅因为自己的性别连在画作上署名都办不到。
Céline在一次访谈中说,18世纪(即电影的背景时期)对很多女性艺术家来说是个很特殊的时期,因为那时有很多不具名的女性画家,她们中的很多人都被艺术史抹去了。电影至此,就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爱情故事了,它引申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艺术中的主体究竟是从谁的视角出发?
也因为第一幅画的被毁,才有了正式的第二幅画作,也有了正大光明的目光交错。而这时,面对Héloïse注视自己的目光,画家却已经不再坦然。明明应该看得理所当然,却有了躲闪的意味——这已经是暗恋的眼神了。再之后,厨房中陪伴女仆,两人的目光已经是被对方吸引得无法移开了。
画室对话,两人互揭行为习惯更像是一场高级撩,“当您注视画中人,我又注视谁呢?”理屈词穷的画家和情难自已的Héloïse都看向了对方的嘴唇—— 这是一种与关系亲密(或想要发展进一步亲密关系)的人之间的眼神凝视,通常来说,这种眼神都会从眼睛“滑向”嘴唇以及唇部以下的身体——这已经是再明显不过的暗示了——此刻,她们的眼中只有涌动的情欲。
陪女仆去堕胎之后的第二天,在画室中的一幕是全片中最暖的时刻,也是我最喜欢的片段,Héloïse看着画家,画家为她作画,两人都是止不住的笑意。对于第二幅画作,Héloïse很满意,“也许是因为我更了解您了”,画家说,“也许是因为我变了”,Héloïse说。
Noémie Merlant在采访中也有提到第二幅画的意义:this new portrait that she finds with this collaboration, this love story, these sorority moments——she finds a portrait that looks like more than Héloïse and looks like more herself as an artist, as a woman.
临近分别,两人的互望眼神中全是不舍,视线一秒钟也舍不得离开;直到真正分别的时刻来临,两人的眼神是决绝的,狠狠的,是要把对方刻进自己记忆中的那种狠劲。影片的最后,画家看到那幅p.28的画像,Héloïse也是望向画面外的观者的,画家会心一笑——此时此刻,难道她们的眼神不是再一次交汇了么?
影片的结尾,在长达3分钟的乐曲里,Adele Haenel贡献了非常棒的长镜头,电影在Héloïse泪与笑的汹涌情绪中戛然而止,导演没有给正反打镜头,就是为了让观众的视角一如画家无法移开的目光,凝聚在Héloïse身上——如果我是画家,看到此生的挚爱就在眼前而不能相认,那时的我,可能还是像那晚在篝火畔一样,心如烈火,眼神滚烫。
而作为在电影院中的观众,你是否也会回望自己的青春,想起年少时的奋不顾身与黯然收场,内心又是如何的五味杂陈?这正是导演期待的的第三种凝视:i hope you feel seen……i mean, you look at the film, but the film is also looking at you……it’s cinema unveiling itself so that suddenly there is room for you, there is room for your own love stories, for your own souvenir——remembrance.
关于创作本片的初衷,Céline提到:最初我想写一部爱情电影,一部献给爱情的电影,以爱情为中心,耐心地去寻找,最初的爱火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发展,如何旺盛的;同时也是一段爱的记忆,它给我们留下了什么,也关乎爱的政治,爱的哲思……也是因为我想要和Adele再次合作(我觉得最后一句才是重点啊!Adele是导演的前女友)。借用一句剧中台词,“并非世间一切都那么短暂,譬如一往情深,发自肺腑。”

燃烧女子的肖像Portrait de la jeune fille en feu(2019)

又名:浴火的少女画像(港) / 燃烧女子的画像(台) / 燃烧的女子肖像 / 火吻女孩的肖像 / 浴火女孩肖像画 / 年轻女孩的肖像画 / 烧女图 / 浴火女子像(豆友译名) / Portrait of a Lady on Fire

上映日期:2019-05-19(戛纳电影节) / 2019-09-18(法国)片长:120分钟

主演:诺米·梅兰特 Noémie Merlant/阿黛拉·哈内尔 Adèle Haenel/瓦莱丽亚·戈利诺 Valeria Golino/Armande Boulanger/Luàna Bajrami/Christel Baras/Guy Delamarche/Clément Bouyssou/Michèle Clément/Cécile Morel

导演:瑟琳·席安玛 Céline Sciamma编剧:瑟琳·席安玛 Céline Sciamma

燃烧女子的肖像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