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熾愛(Mal de pierres,2016)結局帶有阿黛爾雨果的故事(L'histoire d'Adèle H. ,1975)的味道,可是後者的人物有一種主動性,而前者的人物有一種被動性。
2、佛洛姆,人類新希望,4、人性是什麼意義,四、生存的需要與超生存需要:
如果人能滿足於把生活花在求生上,他就不會有什麼難題,儘管他沒有螞蟻的本能,但螞蟻那樣的生活仍舊是可堪忍受的。然而,人的處境之一,就是他不能滿足於做一隻螞蟻;除了生物性的或物質性的生存層次外,人還有一種屬於人的層次。……飢餓與性,由於只是純粹的生理現象,屬於生理層次的;但人有特別屬於人類而超越求生作用的一些熱情。……重要的是,這兩者相互之間是哪一個力量較強,是哪一個統御另一個。
3、加布里埃爾所做的一切都是因為害怕受傷而做出的決定:她擁有一個女人所擁有的一切,婚姻、性、孩子、家庭、資產、休閒的活動,可是她失去靈魂,這樣她就不會受傷。佛洛姆,人類新希望,4、人性是什麼意義,五、人性經驗:
現代人「有」一切:汽車、房子、職業、孩子、婚姻、問題、困難、滿足,設若這些還不夠,他還有他的心理分析者;而他什麼也不「是」。……一個人如果把他當作「擁有物」來體驗,很自然的,他就要保護這個物——他、他的身體、記憶、資產等,他要保護他的意見和他的情感投資——這些都已經變成他的自我之一部分,他不斷的防禦任何人或任何經驗,不准他們打擾那種木乃伊化的永久性、固態性的生存。相反的,那些不用「有」來體驗自己,而用「是」來體驗自己的人,則允許自己受傷。除了因為他是活生生的,所以他「是」外,沒有什麼是屬於他的。但是,這樣的一個人任何時候一旦喪失了他的活動感,如果他的心意無法再集中在積極的活動中,他就陷入一種既不是任何東西,也不是任何人的危險中。他和那個「ego-man」比起來,是容易受傷的,前者之所以安全是由於他「有」而不「是」,他要面對這個危險,只有持續敏銳的、覺醒的、活生生的。
4、在前兩波的磨難中,療養院的打擊遠比第一次更沉重,相應的,在何塞對她的兩次救贖中,第二次遠比第一次要更溫柔,也更包容。故事的結尾,第三次的打擊在醞釀著,加布里埃爾終於甦醒。
5、咆哮山莊是故事原型,同時,故事以一本咆哮山莊的書籍驅策而發展。

石之痛Mal de pierres(2016)

又名:炽恋(台) / 迷情花月(港) / 米粒之石 / From the Land of the Moon

上映日期:2016-05-15(戛纳电影节) / 2016-10-19(法国)片长:120分钟

主演:玛丽昂·歌迪亚 / 亚历克斯·布伦德穆尔 / 路易·加瑞尔 / 布里吉特·罗安 / 维克图瓦尔·杜布瓦 / 阿罗伊斯·索维奇 / 丹尼尔·帕拉 / 金基万 / 维克托·奎利奇尼 / 弗朗西斯科·阿方辛 / 亚瑟·伊瓜尔 / 杰罗姆·察帕特 / 

导演:妮可·加西亚 / 编剧:妮可·加西亚 Nicole Garcia/雅克·菲耶斯基 Jacques Fieschi/纳塔利·卡特 Nathalie Carter/米伦娜·阿格斯 Milena Ag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