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微电影》:多一尝试,多一种可能





■ 文/慕容天涯



近来,由蔡明亮、顾长卫、金泰勇和许鞍华四位导演联手,在香港电影节推出的微电影系列之“美好2012”《大师微电影》在网络上线,引发影迷关注。比起大部分院线作品的商业野心,显然这四部作品是一种别开生面的尝试。但是在这种尝试的背后,无论眼下是掌声抑或质疑,更多的应该代表着一种由尝试引发的全新可能。

这种可能,也是探寻网络时代电影发展前景的一条新路。

这四部作品的特点各异。不妨让我们一一解读:蔡明亮的《行者》文艺范儿最足,故事情节很简单或者说趋近于无。一名行者在香港,穿行于犹如背景般闹市。他动作缓慢的走过那些港片迷熟悉的地点:旺角的街头、轩尼诗道的叮叮车站、中环的卑利街,广东道旁的雪糕车……这些地标包含了香港这种蜃景双城的繁华与人文特质。而与街头熙熙融融的人群之快速与忙碌相对比,犹如慢动作贯穿全片20分钟的僧人行者,用反思直指人心。当然,这部影片也遇到了一定的批判,口碑的两极分化在于大量长镜头的运用使得这部默片的主题有些令人感到不知所云。当然,这也是“文艺和缓慢”的蔡明亮近年来一直面临的问题。

当然,比较起来,口碑不错而且故事主线较为清晰的是许鞍华导演作品《我的路》。吴镇宇扮演了一个性别错位的男子接受变性手术前后的细节,短短十几分钟内,展现了与我们不同人生的状态。比起大部分导演依旧在猎奇般的展示未知世界,许鞍华的镜头下依旧只有人,和对于人的温暖关怀。这种人文关怀已在今年华语影坛佳作《桃姐》中便得到了最大化的体现,此番再次得以延续。而影像风格上,本片也很生活化极为写实,令人不免想起《天水围的日与夜》的感觉。那种恬淡的还原,配合上吴镇宇绝佳的演技,可谓是系列中的巅峰之作了。也唤起了我们对于这种特殊群体现状的关注,实际上,比如在一些对于性别问题较为开放的国家,如泰国。这种男子身,女儿心的现象很是普遍,甚至你深入到他们的社会中,在各个领域,不论是服务行业,抑或变形群体较为擅长的创意设计行业,甚至政府机关都已经对这个群体和现象司空见惯,并不会引起太大的争议。但是香港许鞍华显然想到并且关注到了这一切,不得不说是值得肯定的创作思路。

其他两部作品,韩国导演金泰勇承袭了《晚秋》时的公路电影风格,在济州岛再次上演了24小时的相遇和别离。当然,故事中不乏一些巧合性,而且与华语明星撞脸的女主角更是有趣之极。最后一部《龙头》则属于见仁见智的作品。顾长卫似乎在一幅另类的影像里极力描绘着末世情景。有男有女的三人座谈,香烟渺渺间掺杂了太多话题,这不但是该系列中信息量最大的一部作品,而且也是四部作品中与内地观众距离最近的一部。当然,虽然导演的手法和诸多的指代值得商榷,但是对于惧怕生养孩子、特殊时期、世界末日甚至强拆等边缘话题的尝试,也让在大银幕受到束缚顾长卫,作为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展示了我们最难以看到的一面。

至此,实际上作为一种尝试,“大师微电影”都算是成功的。虽说对于华语影坛也许只是死水微澜,但是有人去做,有业内的权威人士进行尝试,便会引发关注。所谓的“微”,这是一个不算新但依旧值得探讨的话题。在这个时代,似乎微电影已然成为了一种趋势,商业化接地气的代表者有创作力源源不断的“筷子兄弟”。与网络时代结合紧密的代表者有去年的《微博有鬼》系列。当看一部电影从出门到买票到吃饭到家走需要往往耗费上一天时光时。这种显得短小精悍的微电影展现了诸多优势:话题性,深度,与大银幕作品毫无二致的表现手法,以及更多的可能。想来,这个系列应该是值得鼓励的先驱者,并值得铭记。




我的路(2012)

又名:My way

上映日期:2012-03-22片长:20分钟

主演:吴镇宇 Francis Ng/梁琤 Jade Leung/陈丽云

导演:许鞍华 Ann Hui编剧:吕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