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在当年拿下了法国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大奖。在我的印象中,这个的大奖得主的电影都是很美的。比较深的一个是《儿子的房间》,是个意大利的片子。几年前看过,里面的父亲至今在我的脑海里还有模糊的形象。
有时觉得生活就是那样,很艰辛。但也处处充满了温暖。去年的得主是罗马尼亚的电影《四月三周两天》,觉得很一般,中规中矩。可能是阅历不深的缘故吧,始终没能体会到奥尔罕帕慕克所谓的感情。这两年也不乏唯美影片,我个人是很喜欢唯美的电影的,因为我觉得在唯美的情境下,爱情会显得更为浪漫。
唯美的片子对光、气氛、音乐、色调等都有良好的把握和控制力。大象就算是这样一部片子吧。各个地方都很好,可是稍显拖沓。直到最后才把人物的张力都表现出来了。或许这是导演有意而为之的。
电影采用了很流畅的叙事形式,又采用多条线交叉进行。最终把几个人物联系在一起。可这些联系是看似可有可无的,确实很好地抓住了城市人的情感疏离状态。
而且个人在这个充满集权的社会的警惕感油然而生。是对潜在的法西斯分子、军国主义分子的剖析。
在范的电影《不羁的天空》里,就完全探讨了一个情感问题,而在《大象》和去年的《迷幻公园》都探讨了青少年犯罪,战争的问题。所以可以看出导演对所要探讨的主题的变化。也反映了一个男人开始涉及政治的表现。我倒是觉得这些影片都不及他之前探讨人类情感的深度。
这部影片还是很美的,但这种美与《不羁的天空》是不一样的美,后者是纯粹的美,前者是经过战争折射的暴力美学。在《大象》里,云的颜色变化我的理解是国际风云的变化。但也可以表现人物性情的变化。
导演在人物的不断行走的跟踪里,表现了一个人真实的孤独状态,也使得本片是在青少年群体的观察中,成为较为深入的一个。导演近两年来探讨的哲学主题的变化,也可以说这是他把眼光更多的投向社会群体的生存状态,表现了一个艺术家的人文关怀和自我成长。
导演不厌其烦的把那些人物的名字显示出来,可到最后让他们全部死掉,有点让人意想不到。在现代社会中,人要寻找他的存在的意义就太傻了。所以追问导演为什么让这些人死掉,也没什么意义。同样,他们的死让他们也失去意义。如果他们活下来,也不见得有意义。所以那只结尾的歌谣显得既残酷,又美丽。
对于跟踪人物,视角上大多采取了从后方跟踪,这就造成我们的观察视角是在他们不能察觉的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就是电影中人物的视觉死角,也是他们容易被攻击的原因之一。因为在背后被跟踪,前面的人少有警惕感。
这一点在杀手弹钢琴《献给爱丽丝》中显得尤其明显。在流畅的钢琴声中,我们始终担心他后面的那位在玩枪战的同伙会对他下手。但没想到的是,杀手最后对同伙下了手,不是你吃了我,就是我吃了你,一山不容二虎。杀手杀死同伙是正面攻击。可见战争的因子这时候显露出来,并且肆无忌惮。
在后来,已经无可挽回的时候,杀手对那对情侣看起来就像是猎人看着笼中困兽那般。对他们唱了一支歌,内容的涵义是问要不要杀他们呢?
结果不重要了。电影里是一片蓝色,那个钢琴少年的忧郁的歌声,还有他奇怪的表情,无不是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大象Elephant(2003)

上映日期:2003-05-18(戛纳电影节) / 2003-10-24(美国)片长:81分钟

主演:阿里克斯·弗罗斯特 Alex Frost/约翰·罗宾森 John Robinson/埃里克·德伦 Eric Deulen/伊里斯·麦康利 Elias McConnell

导演:格斯·范·桑特 Gus Van Sant编剧:格斯·范·桑特 Gus Van Sant

大象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