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看山不是山的三种境界,在我看电影的历史中,是这样理解的。第一个看山是山的阶段:伪影迷阶段,什么片子都看,热衷于传说中的经典片王家卫之类。第二个看山不是山的阶段:稍微有点装伪影迷的个性了,自认为看过许多片子,声称喜欢的片子都是特别个性型。这其中包括:搏击俱乐部,两杆烟枪,纯洁心灵的美丽阳光,记忆碎片,蝴蝶效应,俄罗斯方舟等。

《大象》,因为其与正常电影有异的节奏和结构,匪夷所思的长镜头,相当深刻地表达了相当深刻的主题。俺看的时候那是相当深刻地被它折服了啊。当时只觉得这真是天才啊,那可太有创造性了。但是又奇怪地觉得有熟悉之感,莫非是天才的片子看得多了,再怎么样的创造和奇怪都可以用奇怪来归为一类。直到某天,在某船上的缓慢旅途中,我再看了一遍余华全集。于是在长江之上,和看完《在细雨中呼喊》的晕晕乎乎中,我顿悟了:这不就是《大象》嘛!
内容那真是完全没有任何关联,但是《细雨》和《大象》备受推崇的前半段。二者平淡缓慢的叙事语言,非线性叙事结构,从不同视角不同段落反复地重复某一事件,不断添加细节最后完成这一事件,那几乎是共享一个灵魂。比较起来,《细雨》似乎还更复杂一些,因为它是不同的时间段交叉在一起,时间线仍在发展中。而《大象》只是同一时间段的不同视角而已。
再忆起来,在我疯狂看小说的年岁里。余华或是更早一些的某一群体制内作家,好像是常常用这种结构写小说的。奈何年代久远,具体名字记不起来了。或者难道这还是小说写法的某个派别?不知有哪个强人能说出个一二三来?


话说回来,当我发现怎么样的创造和奇怪都可以用奇怪来归为一类时,我的第二阶段过去了。第三阶段看山还是山,按当初纯洁的想法,我就能升级到那些看不懂的大师作品了,希区柯克波兰斯基伍迪艾伦之类。就是那种好像叙事方式朴实得要命,但是每个眼神每个用光都有文章。到时候咱也能体会那一个眼神一个镜头里深刻的语言了。结果我发现,我现在只愿意看不费大脑的轻松喜剧片或者动作片了。

PS:两个创作者都是大家,我只是说说自己觉得有趣的联系顺便提个疑问而已,完全没有谁先谁后谁借鉴了谁的比较意图。

大象Elephant(2003)

上映日期:2003-05-18(戛纳电影节) / 2003-10-24(美国)片长:81分钟

主演:阿里克斯·弗罗斯特 Alex Frost/约翰·罗宾森 John Robinson/埃里克·德伦 Eric Deulen/伊里斯·麦康利 Elias McConnell

导演:格斯·范·桑特 Gus Van Sant编剧:格斯·范·桑特 Gus Van Sant

大象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