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杯具的没有看懂这部大湿拍的电影。

片子真的是用了65分钟来平铺直叙,出现了甲乙丙丁若干路人,他们做着他们自己的事情,有人被嘲笑,有人嘲笑别人,有人在跑步,有人在谈恋爱,有人在谈论同性恋,平淡到渣……而且比看不明白更加杯具的是由于这部片子太过于有名,所以我早已被剧透了无数次,无数条信息都告诉我-----“这是校园枪击案”

所以我前面这65分钟我相信我比所有人都TM要紧张。

在翻阅了无数影评后,我发现一个现象:所有人都在NMB装逼。但是我还是找到了一些线索来解释这部电影,虽然我相信这部电影到最后是用常理解释不清楚的。

首先是片名,来自于一个英语谚语:一头大象在你的卧室里出现,大象和卧室或者你自己三者之间一定有东西是虚幻的,表示不真实。当然大象这种动物是存在在这个客观世界上的,卧室也并不是一个虚拟名词,你自己更是看不见但摸得着。所以这部电影用非常真实的镜头表现了一个不真实的事件,而这个事件却也是真实存在的,它发生在1999年。开创了美国校园枪击案的新纪元,从此之后美国校园枪击案愈演愈烈,而且有个很奇怪的现象,枪击案的实施者没有特定人群,他们不是校园里一呼百应的明星,也不是底层被压迫的弱者,而是介于这两者之间,找不到特殊的诱因。学校只有加大学生心理辅导的强度以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但是难度可想而知。

我盯着电脑屏幕看了快一个多小时我也没找到此次事件的导火索,但是我看出了枪击者的处心积虑。他们是GAY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完全找不到被压迫的线索,只有其中一个杀手对校长说的话能看出一点点的GAY在这个学校中被排挤的可能。另外有人说他们是纳粹份子,纳粹份子就是疯子,这就是诱因。但是我在片中注意到一个细节,电视屏幕上在放纳粹的片子,其中一个枪手竟然问另一个枪手:“这是什么节目?德国的么?”令我实在是难以相信他们是纳粹份子,这就像我们国家现在的领导人看到了毛主席难道会问:这是关于中国的节目么?虽然那个枪手最后在杀戮的时候说了一句:“反对纳粹的人都该死。”我宁愿相信这是这个枪手自己无聊加的借口。也有观众从杀手弹钢琴后对着乐谱做了一个FUCK的手势来判断这就是外在表现,但是试着想想,你做一件事情老是做不好,最后你赌气不做了的时候难道你不会骂一句TMD来发泄?

所以我最后不得不得出一个结论:两个杀手是因为无聊,是因为对生活不满却找不到原因和出口。青春期,总该有不满,总找不到出口。而这部片子虽然叙事结构上另辟蹊径,将时间轴全部指向一个时间点,可能会造成观众“安静的爆发”的错觉,但是更强烈的我还是感觉到无聊。这么刺激的题材,完全可以拍成一部美国动作片,但是导演没有,其一我觉得是因为导演想造成观众一种“幻觉”的错觉,“这一定是幻觉这一定是幻觉这一定是幻觉……”当你这样想的时候,导演就成功了一半。而当你真切的感受到无聊和震惊的时候,导演对青春期的诠释就成功了另一半。

片中两个枪手临上路前说了:“最重要的是,要玩得开心点。”

于是他们上路去准备通关,平静的去HAVE FUN~生活不够刺激,要来点事情做。片中有个黄衣黑人的镜头,这个黑人简直就是强大的诠释了“蛋腚”这两个字!看见有人奔跑,不惊讶;看见有人倒在地上,不去看,也不惊讶;看见储物柜在燃烧,毫不惊讶;看见有人死了,有人活着,安静的把活人送走,自己继续去Discovery;看见枪手在拿枪指着校长,我看他的表情像是想上前去问候一句what‘s up……直到被给了一枪,他丫也是哼都没哼一句就安耽的躺下了……有观众说他是想去找凶手,一种大无私的精神在作祟。但是他这哪儿像是要去找凶手??!!更像是去遛狗……

一切就像是关了音乐的DISCO,本应该激烈的镜头平淡无奇。被杀的人有些被介绍过了,有些人没介绍,有好人有孬种,唯一一个奚落过枪手的让观众能找到一点点理由去射杀的人却在最后的镜头里生死未卜……死了的已经死了,活着的继续活着,如果你不把它当一件惨案来看,它只是一些金属化学爆炸物在一些肌肉组织里进行了反应,并造成了一些神经元的活性失去,有一些高分贝的震动发生了,有一些心脏器官停止供血……它就这么安详的发生了。

So,把那些陈腐的观影理念都扔了吧,大家来无聊却惬意的度过这一个多小时。

大象Elephant(2003)

上映日期:2003-05-18(戛纳电影节) / 2003-10-24(美国)片长:81分钟

主演:阿里克斯·弗罗斯特 / 约翰·罗宾森 / 埃里克·德伦 / 伊里斯·麦康利 / 

导演:格斯·范·桑特 / 编剧:格斯·范·桑特 Gus Van Sant

大象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