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翻滾吧,阿信>,我認為這部作品,替台灣電影的商業模式作了一次準確的定位與方向。

台灣電影,或者說國片,近年來終於有觸底反彈的趨勢。各種類型的劇本不斷出現,也有愈來愈大規模的製作,更重要的是,票房相對也成長許多。這使得大家對國片的要求忽然間提高了,<翻滾吧,阿信>的攝影指導夏紹虞就曾說:「以前國片票房超過50萬就可說是賣座,現在則是要一億。」不得不說,國片的成長也順勢帶給許多電影工作者不小的壓力,特別是在台灣特殊的電影製作背景下。而<翻滾吧,阿信>,則是一部在壓力下成功誕生的典範作品。

要談<翻滾吧,阿信>,就不能不提到導演林育賢的一部「重要」作品-<六號出口>,這部片之所以重要,並非它在台灣影史留下什麼重要記錄,而是它讓導演林育賢從天堂跌到谷底的一部電影。當年紀錄片<翻滾吧,男孩>的成功,讓林育賢想要拍出一部野心風格之作,以預算3000萬,再加宣傳500萬(以當時的國片而言確實是一部大製作)所拍攝的<六號出口>,票房卻慘遭滑鐵盧,讓導演、該片製片黃江豐一行人背了龐大債務,也讓林育賢喪失了信心,期間為了還債所拍攝由田中千繪主演的<對不起,我愛你>,片中模仿好萊塢電影Serendipity的橋段,反造成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失敗之作,淪為變相的高雄市觀光宣導電影。這也讓林育賢重新思考,決定以翻滾系列,再戰一番,而這次的重新翻滾、躍起,也如同亂彈阿翔為<翻滾吧,阿信>所做歌曲一樣“完美落地”

國片往往包含了濃濃的臺灣味,希望藉由同屬一代的文化、情感,進而達到共鳴,而傳達這些情感最重要的媒介自然是語言。於是乎,近年來賣座的國片,都不乏參入大量台語對白,企圖營造笑點與台味,標榜出此片屬於“正港”的國片。最近也開始被網友質疑國片是否把髒話=笑點的風格不斷延續。不可否認,台語對白絕對替劇情上更添生動、更具張力、但往往國片的國際競爭力也在此產生缺陷,由於對白可以直接深刻的打入觀眾腦海,一旦語言一經翻譯,喪失原味,劇情上的不知所云就會暴露,畢竟沒有同樣文化背景,很難有同等體會,這點光對國片需打入亞洲市場就會遇到瓶頸。
而<翻滾吧,阿信>在劇情的安排上,我認為它雖通俗,但中規中矩,內容多元,有黑幫情仇、兄弟情義、熱血勵志、清新愛情,這樣的通俗雜匯劇情,我認為林育賢炒出一盤好菜,反而容易打破語言藩籬,透過劇情而打動人心,對我而言,這是一部有濃濃臺灣味,卻容易親近的作品。

其次,則是<翻滾吧,阿信>監製李烈其為台灣電影製作投入新風格。作家侯文詠撰文讚賞李烈的製片風格,為台彎的電影選了一條正確的路。我也非常認同他的看法。台灣電影製作一直以來有一種奇怪的現象,便是導演一人包辦資金來源、電影拍攝、選角等多項工作,因此導演賭上身家的新聞時有所聞。甚至許多電影都是一邊拍、一邊找錢。雖說這樣導演能夠完全掌控電影,但對國片的長遠的發展卻十分不利。
而李烈則是呼籲台灣電影工業應效法好萊塢法展出工業體制,自己也率先力行,由製片來籌措資金,讓導演能專心在電影的拍攝上,如此電影的成本能夠更精準的控制,這是台灣電影應走的方向。回到前面所述<六號出口>的慘痛經驗,大製作雖讓國片燃起希望,卻不會部部都是甜美的果實。台灣固然要有需如賽得克巴萊、痞子英雄電影版這樣的野心之作來為國片注入新動力,但長遠看來,<翻滾吧,阿信>這樣成本不高、卻又不失質量的製作才是台灣商業電影應走之路,從此片也可以看出台灣的商業電影漸趨成熟。

<翻滾吧,阿信>整體而言就如我們時常看到大聯盟的總教練對投手的評語,帳面上雖有失分,但整體內容表現十分出色,下一次還是會安排先發,甚至整季的先發輪值也沒問題!畢竟國片要得不是一位只紅一季的賽揚獎投手,或是一位只拿過單場五十分,但從此再也無作為的籃球選手,需要得是能夠穩定長期先發的球員,而<翻滾吧,阿信>讓我看到的就是一個這樣的作品,雖然沒有像海角七號那樣可觀的票房,有的卻是更加成熟的商業模式與內容。


翻滚吧!阿信翻滾吧!阿信(2011)

又名:Jump!Ashin / Somersault Punk

上映日期:2011-12-09(中国大陆) / 2011-08-12(中国台湾)片长:127分钟

主演:彭于晏 Eddie Peng/柯宇纶 Yue-Lin Ko/林辰唏 Chen-Xi Lin/潘丽丽 Li-li Pan/陈汉典 Han Dian Chen/龙劭华 Siu Wa Lung/夏靖庭 Ching-ting Hsia/李翌辰 Yu-Chen Lee/李冠毅 Kuan-yi Lee/何杰/蔡昀佑/洪流 Liu Hung

导演:林育贤 Yu-Hsien Lin编剧:林育贤 Yu-Hsien Lin/王国光 Kuo-Kuang Wang/王莉雯 Liwen Wang

翻滚吧!阿信相关影评

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