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盖里奇会拍这样一部片子。在前面部分完全看不出盖里奇的风格,直到背景音乐响起,才有了一点盖里奇的样子,片尾字幕对美军撤离阿富汗的介绍,才看出盖里奇内心的热血和愤慨。

这是一部克制的、有血有肉的电影。

没有必要陷入正义邪恶的争论中,这世界有很多不合理。试着分开观察和分析,可以冷静一些,就像哈迈德一样。

先从战争背景和战争撤场的影响来看,美国毋庸置疑是人人得而诛之。纵然塔利班的原教旨主义令人发指,但宗教的矛盾自古从未停息,外界的介入需要持有正义的信念和智慧的运作。然而,历史证明大多是徒劳。何况美国并没有站在人类正义的角度去为阿富汗人民争取自由和平等,只是在对911事件进行激烈的报复。对于这种霸权主义带来的自作自受,美国陷入了更罪孽深重的纠缠中,这一点,对美国士兵和阿富汗人民的伤害没有孰轻孰重之分。美国牺牲了很多士兵,都成为战争炮灰;阿富汗百姓鸡犬不宁,无辜群众说不准哪天祸从天降。

美国士兵在阿富汗死亡伤残的人有很多,《拆弹部队》以及同类型电影都有映射,尤其是现代社会的发达国家,本可以过着轻松自由的生活,这些士兵本来没有必要也没有义务去执行这些毫无意义的军事任务。(不过,士兵的命运本就如此,为很多不必要的战争牺牲生命。)越战和阿富汗战争的巨大牺牲在美国国内都有很严重的反战情绪。然而,这些都不重要,政府首脑和政客们的决定才重要。电影里阿富汗百姓互相问候的话语都是“祝你平安”,可见大家对平安无事的渴望。如同我们前些年大家的问候大多是“吃了吗”。生活背景带来的大众心里阴影可见一斑。

只要是战争,对两个国家的伤害都很大。我们可以指责国家机器,但人们是无辜的。那些无辜的人们,被动接受任务的人们,他们有鲜活的性情,他们有爱恨情仇,他们不同于那些政客们,没有贪婪无边的欲望,没有麻木不仁的冷血。

这就是导演展现给我们个体层面的感动和挣扎。关于人性,关于正义,关于善良,个体的表现在大环境的背景下都有真性情的一面。这是我们生而为人与生俱来的美好和温情。对于一个阿富汗国内的翻译,从不同角度讲,塔利班眼里是叛徒,老百姓眼里是美国传媒所说的英雄。在这种塔利班、美军、老百姓之间的复杂关系中,为了让自己的爱人和孩子过得好一点,为了钱,投入到一个陌生的阵营。通过自己的智慧,数次挽救了美军的生命,经历各种艰难险阻所建立的情感,无关民族,无关立场。反差对比,美国政府的失信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才是本片最大的主题。美国政府承诺的特许签证,以及真实历史中美军撤离时的大量亲美人员爬飞机,是一幕幕无情的闹剧,留下的是那些人漫长的折磨,不敢想象。

放下国家恩怨,放下各种立场,多关注你身边的人,那些人组成了你的生活。



盟约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