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没有经历过美国校园文化,凭感觉记录一点印象深刻的点。
1. 第一幕课堂实录,讨论话题:教育公平/慈善资本主义/少数族裔。当讨论学费上涨已经导致中产阶级受到经济方面威胁时,一个黑人女生(虽然有其他族裔,但她强调自己是唯一黑人,并着重区分了你们、我们)表示她为什么要同情、为什么关心中产阶级开始受到经济压力?贫穷问题一直存在,她自己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起来,但直到中产阶级出现贫穷问题大家才开始反抗,这是一种虚伪。
(她的言论算得上很激烈,也有点政治不正确,但我觉得这种心态应该值得被关注。我们在什么样的程度上才有可能以共同体的姿态发声?为什么同样都是受到结构性牵制的个体,但是内部的差异会让另一群人选择不去同情?这绝不是什么蠢坏就能完全定义,我发现现在互联网太爱用蠢、坏这些词了,其实这种“不同情”背后的情绪问题本身值得思考。)
老师怎么回应的我有点忘了…但她一直在强调大家要从结构性限制角度来思考问题,而不是一直在用“我”的例子来表达。我觉得她的议论框架是反思新自由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教育问题…
2. 领导层讨论:行政体系让员工作为各环节的执行者,而不是主观能动地在为自己的community解决问题
3. 学生贷款申请指导/座谈:讲者说一定要想尽办法找上学贷款机会,宁愿贷款三万去上学,而不是毕业后买每年还款三万的车。他表现出很强的希望个体承担责任的愿望。
(其实这一段细想想有点问题,就是都在说为教育投资大笔钱是最不后悔的,真的吗?那可不可以先减少教育的学费门槛?)
3. 游行中间讨论,一个男生说,我们要确实目标,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州政府提高教育经费预算,那么我们应该将要求定的更明确。接着有一哥们儿说,他觉得应该要思考终极目标,就是打破美国现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弊端,这是他们学生游行的使命 价值意义所在……
反思游行讨论:影响其他人的学习秩序/所提要求庞杂 自相矛盾/去年的胜利不一定是游行抗议起到了效果,但他们会用这样的言论来包装,安稳你
(有空再写

在伯克利At Berkeley(2013)

又名:直击柏克莱(港) / 伯克利

上映日期:2013-09-28(美国)片长:244分钟

主演:Anahid Modrek / 

导演:弗雷德里克·怀斯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