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断续续地看完了巴菲特报告,就像重温了一遍经济学课程。
  
   债务美国,果真是债务重重。只是满怀中国人情绪来看待这个问题,心情更多的是同情与反思,少了当事者的味道,当然抨击情绪也就少了许多。
  
   开头部分便是美国历届(并非全部)不同场合演说时涉及财政的部分语录。美国的债务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个事实无关党派,无关政治立场,事实就是事实。
  
   言说中,美国的财政赤字有四大块:预算赤字,储蓄赤字,收支赤字和领导能力赤字。前三个在经济学课程中多少有过耳闻,第四个领导能力赤字倒是让我深感此片果真是美国人的纪录片,真实性在一定程度上展露无遗。
  
   像上了瘾的吸毒者,美国的负债规模持续增加中,片中有个形象极了的说法,我们现在用的1美元中,有22美分是借的。2007年美国财政赤字达到8.7万亿美元,高达GDP的64%。而如此规模还在持续疯狂扩张中,镜头以采访和历史记录相结合的方式,向我们呈现了两极化的一面,一方面部分经济学家或是社会人士如协和联盟等组织积极向社会宣传赤字的现状呼吁改革,另一方面是镜头前有些茫然的美国民众,他们对这个问题似乎没有过多的思考,无知是主体。形象具体的数据与图表充分表现出导演用事实说话的方式,下一代实在不应为当代人的过度消费买单。
  
   是的,正如巴菲特所言不同人会被不同东西绊住,眼下的美国人被欲望所牵引,下一代呢,或许就会因为偿还祖辈负债而失去机会,生活质量直线下降。
  
   所幸的是,美国社会中还是有声音的。格林斯潘多次提及“没有未来的储蓄,人类不可能活下去”,在提前消费、借贷消费已然成风气的美国,这样的警戒是否会晚些?答案是否定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思索的原因。
  
   片中不可缺少的就是言及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财政状况。07年我国的贸易顺差第一似乎像一把尖锐的尖刀刺伤了美国舆论的心,于是乎,镜头从有点久远的尼克松访华事件开始,反复述说着China,China,China。似乎是过分地渲染了中国威胁论了,明明美国对外赤字最大的是日本。只是也许中国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及突飞猛进的发展速度吓到了隔壁大西洋岸边的山姆大叔们,中美关系是唇齿关系,他们如是说,至少在经济关系上。
  
   这一点,我绝对赞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大国间经济合作更加紧密,往来的加强势必会在各自的贸易板块书写不一样的篇章。于今于未来,道理同在。现代的发展纵横有致,历史经验可借鉴,邻国教训也是一般。
  
   突然想到最后一点的领导能力赤字,可怜的布什说自己在经济课上只得了个B,从2000年接任时的5.6万亿赤字到2004年连任时的7.4万亿负债,不折不扣地在布什总统的带领下美国平均每人就要担负17万5千的债务,里面不乏多次的降息和伊拉克战争的加催作用。婴儿潮退休之日就是支付狂潮之日,只怕累积的负债会让美国政府直喘不过气。
  
   反思自己的消费观,大到眼下中国人的消费观点,中国已俨然成为奢侈品消费大国,勤俭持家的高储蓄率现象已在慢慢引导下变成一股强大的消费能力刺激市场。小到自身的理财,即便眼下是位置尴尬的无收入人群,对自己的理财能力我深感抱歉。回想自己借钱过日子的生活实在是难受,没有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理财习惯最终会让自己一文不值。而身边像自己一样的人又有多少,回忆前几天翻阅的《30年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还是让我倒吸一口冷气,月光族的生活方式势必让自己没有发展的空间,因为社会的现实要求我们在几分程度上靠钱度日。
  
   而美国有着相对公开透明的政务,有着随时提醒的债务表,有着可以直言不讳的社会批判机制,这一些都是我们需要去提高和学习的。经济上的不稳定势必造成政治上的不稳定,如何思考当今我国的消费投资观或是自身的理财方式,需要的不光光是金融知识就足够,更需要的是一种危机意识与提前预防的处理方式。由大及小,这个片子某些程度上都值得我们民族或是个体去深思去借鉴。
  
   不知道导演是否有些共和党倾向,片尾时谈及的总统换届寄托了无限希望。当然不可否定的是,领导人物的精神树立与行动指向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美国的债务问题,但更多需要的是政府和人民的合作无间。公众意识流向或多或少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国家的未来走向。
  
   Wake up American!Don't buy the things you can't afford!这是美国人的呼吁,而如此教训对于自己的消费观念亦是当头一棒!

债务美国I.O.U.S.A.(2008)

又名:巴菲特报告

上映日期:2008-01-19片长:85分钟

主演:Robert Bixby / Humphrey Bogart / 沃伦·巴菲特 / George Bush / George W. Bush / 

导演:帕特里克·克里顿 / 编剧:Patrick Creadon/Christine O'Mal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