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主人公设置和发展:



女一美丽独立,应该是受一战后英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她是一个新女性,和女二对比强烈。在市场从事个体户工作,是一战后女性争取到平等工作权利的代表。她受到男人们的欢迎和青睐,但是并不迷失在男人们的青睐中,也不依附与男人的肯定。多次看到她对别的男人翻白眼儿。(女一眼神戏超级多)而且对男人们有着自己的一套相处方式。
女二除了也是个美女外,与女一完全相反。她依赖于前男友Bert,从工作来看,是个裁缝,在家工作,更像是一名手工业者,并没有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浪潮成为一名社会劳动者,与当时英国工业社会背景格格不入,她是男权社会的附属象征。这就注定了她们的命运不同,女二苦恋渣男,最后走向自我身心的毁灭。

男一正直善良,高大帅气。可以说拥有英国绅士的一切特征。
男二是个年龄稍大的心机男,要面子爱吹牛,腹黑。抛弃前女友疯狂追求女一,为了面子挑事儿与男一打架。然后决心挑拨男女一号...




影片有几个特点,由于是无源音乐的电影,少有对白,所以没有一句废话。

他们有可能说好几句话才出现一次字幕,观众却没有遗落任何信息:没有字幕的时候充分利用了调度,表演,形象地传达着那些微妙的人物关系。有字幕的时候一定是非常重要的推动点。
反观现在的有些电影,充斥着大量的对话,重复的信息,用语言去交待剧情......还记得刚刚出现有声电影的时候,给电影人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因为电影人习惯了没有废话的表达方式,他们用真正的表演表达的如鱼得水,当声音开始出现,反而不能很好地加分运用,所以说,做默片是一种强大的功力。


表演风格更偏向舞台剧的表演,动作设计巧妙精准,比方说,男二摸着自己的受伤的嘴角,憋坏的眼谁儿,就知道他决心复仇。这种表达比直接的语言表达更让人觉得有深意和有力。这就是用动作传达出信息。

音乐用的简直完美。

场面调度更像是舞台调度,包括灯光的使用,都更像是舞台剧而非我们今天看到更多的电影语汇。这样表现更具有张力,加之黑白影片,通过夸张的灯光、巨大的影子来渲染气氛,给人非常强烈的冲击和不安定感。爱情戏影子的运用,是特别典型的舞台灯光使用,在无对白片子中这种使用恰到好处,因为它蕴含了更丰富的信息,渲染了一种爱情气氛,让观众也感受到那种暧昧的气息,会心一笑。这种表达方式是跨语种和人种的。更跨越了时间。

道具线索也值得一提,花和信,这原本是代表爱情和人与人之间亲密交流的载体,但是假花却揭穿了男二的谎言与欺骗。信的地址揭穿了男二的阴谋。而手套,看似非常实用而又生活的东西,却牵引着男女一号两个人的心。可见导演也在表达自己的一种爱情观:花言巧语和美丽外表不能带给人真正的爱情,就像男二的表白和阴谋;反而是像帮助你生活的用品,朴实而简单,就像男一。


影片节奏还是很好的,虽然影片好像涵盖了很多类型:惊悚,爱情,悬疑,最后好像哪个类型也不属于。但是它把每个段落的情绪都传递的很准确。让观众能跟着这种情绪走。有些表达手法现在看来可能老旧又狗血,但是我觉得我们并不能带着这样一种眼光去看待, 在当时的年代,同时代我们拿出中国影片(不是说不好),对比之下,可以知道这部电影还是相当有分量的。



影片中的多个镜头在BBC80年后的纪录片《伦敦,现代巴比伦》中出现。可见这部影片在史料中也有非常重的份量,反映当时英国伦敦人民生活风貌。值得一看。

地铁Underground(1928)

又名:地下铁 / 地下

上映日期:1928片长:84分钟

主演:布赖恩·艾亨 / 爱丽莎·兰迪 / 西里尔·麦克拉格伦 / 诺拉·贝琳 / 

导演:安东尼·阿斯奎斯 / 编剧:安东尼·阿斯奎斯 Anthony Asqu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