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深圳保利看现场版
年近半百的小米欢脱的像个少年,但尽显疲态;老航班低音炮诱惑,邪魅狷狂招人稀罕! 尖叫型女粉丝真的很想用钢丝球给她们刷刷嗓子,好好的音乐剧听成演唱会也是不明所以自叹老矣!
晚上回家找来2010电影版来看。才发现今天的现场版远远不如2010年法国剧场版,槽点太多,让我差点以为9.4分的豆瓣点评是过誉。
舞台和布景:这应该是我第一次遇上深圳保利将乐池填平,安排上座位,观众逼近舞台,舞台显得拥挤压抑,纵深也因此显得不足,加上本剧很多场景在宫廷内发生,两边高耸的大柱子更是令整个舞台局促。2010年版在舞台的利用上非常充分,纵深空间,上下空间,都通过布景搭建得以实现,不同的场景、不同的角色需要上下、前后、左右通过位置的变换实现人物关系上的层次,比如:当莫扎特在演奏后宫诱逃的时候,他坐在高凳上,他站在二层的高台上,嫉妒到发狂的萨列里站在下面仰望他,那是他最辉煌、得意的时候。但在今天的版本里,是没有这些体现的,舞台的布景也因为条件有限,省略了不少。
灯光和乐队:2010版的灯光明显略胜一筹,会用明暗灯光来区别梦境与现实,实现同一舞台不同场景的切换;但今天的版本不会,现实与想象杂糅,回忆的场景动态,现实的场景静止...不是不行,但效果明显不如老版。2010版有band,不是古典乐团这种,所以不需要在乐池里,现在的乐团,架子鼓、电吉他、贝斯...在类似于雅座的剧院一侧高台上,偶尔灯光打过去,效果奇好。
演员的状态:今天的演员状态明显不好,尤其是主演小米,毕竟年近半百,又疲于奔波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难免疲累,但以唱为主的音乐剧唱劈了嗓子,还是多少有些遗憾;震撼的背景音响想起前奏时,我整个人跟着兴奋起来,却在小米一开嗓的时候从10楼掉下5楼——怎么可以这么没有劲儿。而且在与2010版对比的时候,还是可以感受到,今天的版本里,演员对角色的不投入,结婚时不欢喜,沉迷时不忧伤,整个人不兴奋。反倒是群众演员们、舞蹈演员们,非常兴奋,在状态,跳的卖力,唱的也卖力。
除了演唱部分以外,戏剧表演部分也不尽如人意。音乐剧,音乐剧,顾名思义,除了音乐,终归还是部剧,你得投入角色来演。然而这一点,是完全感受不到的,对于角色的诠释,对于人物个性的塑造,全部流于表面,几乎感受不到。萨列里的扮演者,老航班,应该是充分了解自己的声音特点所带来的现场效应,于是在甫一出场,本来在2010版中无台词的部分,增加了一句,而这一句话并没有完整的讲完,只讲了三个字,就停顿下来,等掌声,因为声音非常低音炮,很特别。看了2010版我才知道,这声音是故意压出来的,还要专门清了嗓子才开讲的,至少有三次。萨列里的人物设定我们都知道是善妒、城府、邪恶、有心计的,可看今天的现场版,人物塑造成得搞笑、耍帅,不停地下到观众席中与女粉丝们互动,造成骚乱一阵阵,整个感觉炫的成分多过表演。反而是2010版,虽然也有下场的环节,但只有舞蹈演员和群众演员下场,主演始终停留在台上,保持情绪的稳定,避免跳戏。
为了迎合中国观众,台上各种角色硬拗了不少普通话,“谢谢”、“听不明白”,不一而足,更别提一首风格混搭的“茉莉花”了,这应该是中国最国际化的民族歌曲了。我记得陈奕迅在DUO BAND上次的采访里说过一句话,没必要为了迎合观众硬要讲自己不擅长的语言,搞得自己很别扭,反而还词不达意,就用自己擅长的语言来交流,大家能感受到你的尊重和重视,也会表示理解。还举了自己奶奶在美国超市用粤语跟收费员交流买东西的故事。我不能更赞同。
现场的观众:观剧现场鼓掌、欢呼、尖叫我是可以接受的,毕竟演出精彩,观众要适时地表达出来让台上的表演者清楚的了解到,是可以进一步刺激他们在台上的兴奋度,做出更棒的表现。可是不合时宜不分场合的各种脑残尖叫我是受不了的,更搞笑的是,正剧演完,谢幕环节,女同志们直接冲到舞台近前,力求跟演员近距离接触、拍照,让我觉得愈加搞笑,虽然是演出方允许的,仍然觉得怪诞。真的不是演出了,是大联欢,是演唱会,是粉丝见面会,好好的音乐剧做Low了。
整体来讲,今天的现场版《摇滚莫扎特》是让我颇为失望的。好在有2010电影版弥补了我内心的不知足,对这出音乐剧我仍然是热爱的。希望下一次可以巡演到香港,我会再去的。

摇滚莫扎特Mozart L'Opéra Rock(2010)

片长:121分钟

主演:米开朗琪罗·勒孔特 / 弗洛朗 / 莫特 / 梅丽莎·玛斯 / 迪亚娜·达西妮 / Maeva Méline / Solal / Merwan Rim / 

导演:奥利维埃·达昂 / 

摇滚莫扎特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