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之前,没有看过《自杀小队》的漫画,既不是DC迷,也非漫威fans,所以也就谈不上站哪一队的问题,只是就片论片,谈一下DC这部被骂的狗血淋头
最早接触这部电影,始于它的预告片。在这里,想大大的表扬一下电影的前期宣传团队,不同于以往电影的中规中矩,《自杀小队》除了有一个电影故事的预告片外,还额外增加了人物版的预告片,每个主要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给人很强的震撼力,增加了神秘感,吊足了胃口。后来,因为《自杀小队》没有通过审核(可能是哈莉穿的裤子太短???!!),未在大陆上映,所以我看这部电影的之前已经知道它是一部大烂片了,为什么还要看呢?第一就是前面提到的预告片真的不错;第二,就是影片中小丑女哈莉的造型很别致,很独特,颜色对比超级艳丽,十分吸引眼球。不同于以往类似的女超级英雄,比如黑寡妇,一身毫无特色的黑皮衣,跟《黑客帝国》的女主角、猫女郎(蝙蝠侠里面的角色)等一干角色混到一块,你都认不出来谁是谁,完全缺乏创新与区分度,令人感到审美疲劳。所以同样的给《自杀小队》的造型师点赞。
看完电影以后,才明白那些说电影烂的的人真的不是存心黑啊,感情是真的烂的清新脱俗。前半段虽然看着尴尬,但勉勉强强还可以看下去,但是后半段的情节简直就是葫芦娃的水平啊,一下子彻底的崩裂了。究竟是什么引发了这场泥石流?

把八九部甚至数十部电影的内容硬生生压缩成一部
总的来说,《自杀小队》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想通过一部电影塑造八九个主角。这意味着要保证每个主角都有自己的show time,每个角色都要体现出自己鲜明的性格特色,每个角色都要被观众牢牢记住。这可能吗?当然不可能。到这你可能会有不同意见:人家妇联也是美队雷神钢铁侠等一堆超级英雄在里面乱high,怎么妇联就拍得还可以呢?很正确,《自杀小队》其实就是DC向漫威的《复仇者联盟》挑战的作品,但为什么同样的多英雄模式,一个很精彩,一个不堪入目?原因就是DC太急功近利了一点,缺乏前期的长期经营与铺垫。漫威在推出《复仇者联盟》系列之前,已经预先针对每一位英雄推出了各自相应的系列,比如钢铁侠的三部曲、美国队长的三部曲等等,每位英雄都经过了长期的运营,已经分别积攒了大量的人气,观众对每位超级英雄的能力、性格、经历等等都已经了然于胸,这时候再推出妇联,就显得水到渠成。反观DC,看到人家妇联做得不错,也不管自己有没有事先经营,就一股脑的把观众们(非漫画迷、原著党)完全不认识的八九个英雄凑到了一块,这样做的结果就像推倒多米诺骨牌一样,导致一些列后续反应。一部电影的容量就那么多,一个一个精心塑造每个角色显然不可能,同时把这些人七七八八凑到一块是要去完成一个共同任务的,必须得利用宝贵的时间来推进主线故事,于是就出现了影片开头那段类似于卡牌形式的人物介绍,每个角色短短几句话语一闪而过,更别谈什么感情丰富、性格鲜明了,电影中主线情节和每个人物单独过往的频繁交叉,导致观众很容易出戏,冲淡了真正要讲的东西,节奏感早就灰飞烟灭。介绍每个角色的时候都自带燃爆的BGM,整部影片优势看起来更像是一支超现实主义的MV。电影情节在DC打算这样做的时候就注定了会一烂到底,因为时间与容量的矛盾不可调和。有人认为是编剧的问题,但是我觉得即使再换一个超高水平的编剧也很难有什么改观,这是一开始就注定了的,与编剧无关。

别看我,我就是打个酱油
接下来要说的,是所有“英雄联合”类型电影都共同存在却难以解决的一个问题。即每个超级英雄的能力高低并不相同,这就很令人尴尬了,能力不同,又要共同打一个大boss,那如何设定大boss的能力水平呢?如果按照超级英雄里面能力最高的那个水平来设定,那其他能力较低的英雄就只能打酱油,如果不按照最高设定,那会不会大boss直接被能力最高的那个超级英雄给秒了呢?业界良心妇联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呢?一种方法是靠不同分工来避免完全打酱油的尴尬局面。比如妇联里面最弱的美队(哪里最弱?美队都不会飞好嘛??!!钢铁侠用核能了,他还在骑摩托车,尴尬),人家打架不行可以当指挥,不凭蛮力靠脑子(美队心里苦啊,你以为他不想靠蛮力?)。第二种方法就是给大boss安排一群看起来实力不弱的小喽啰(注意是“一群”和“看起来”),这样每个人都有的打,美队打不了大boss还可以刷刷小喽啰混混分,再给几个很帅的镜头,完美。真正的大boss交给雷神这种使用超自然能力的人去消灭就好啦。通过这两种方法,我们在看妇联的时候并不会觉得美队打酱油,相反,还会有一种离了美队不行的感觉。再看《自杀小队》,终极大boss是女巫,超能力水平设定的比天还高,这要怎么打,自杀小队里面最厉害的大菠萝也就是日常放放火而已,会被瞬间秒杀的好吗?再看小队的其他成员,小丑女哈莉就是一个平凡的神经病美少女而已,啥能力没有,只能用用枪和棒球棍;死射充其量算是一个神枪手,与我军八百里外击毙鬼子的水平肯定还有差距;还有最尴尬的日本女和飞镖哥,有枪不用,却用飞镖和武士刀这样的冷兵器,这是一种怎样的不怕死的精神啊。就是些这样水平的货你让他们去跟伏地魔级别(也许不止)的boss刚,这尼玛不是纯粹逗我笑吗?所以最后结局的超级狗血也就不出预料,因为,最终的boss能力水平设计的太高了,自杀小队的成员打鸡血也解决不了,所以最后打败的方法一定会很幼稚。由于没有处理好,喽啰安排的不够,《自杀小队》里也出现了最强大菠萝打boss,其他英雄只能强势围观助威的尴尬场面。超级英雄们尴尬,观众更尴尬。

破坏了经典中的经典,人物性格反复矛盾
谈起的DC电影中的人物,绝大部分人都会立刻想起《The Dark Knight 》里面希斯莱杰饰演的Joker,因为Joker,人们第一次在看完超级英雄类型的电影后,崇拜的不是正面超级英雄,而是反面角色。有很多人心中都有这样的执念:希斯莱杰之后再无Joker!我也一样,所以《自杀小队》里面的Joker我是怎么看怎么别扭,本来就不太舒服。另外电影前期宣传强势主打的Joker,仅仅扮演了一个无关紧要的打酱油的角色,就像一个中二病少年,好像不断的在朝观众说:快看,我是神经病!电影里面,Joker要不就是去救哈莉结果被人怼,要不就是在去救哈莉的路上,我不禁在想这还是原来那个神一样的Joker吗?电影中Joker这个角色的彻底崩坏是我接受不了的一点。另外,其他超级英雄的人物性格设定也前后颠倒,比如死射,电影开头说他各种冷血,各种只为钱拼命,结果竟然放弃了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放弃了陪伴女儿的机会,而没有杀小丑女?Excuse me?不是无比冷血只为女儿好吗?难道为了虚无缥缈的team精神而放弃了这么好的机会?简直让人难以理解,这还是罪犯,这都赶上社会主义五好青年了。超级英雄电影本身的情节就是虚构的,你在大层面上逻辑性差一点没关系,但是人物性格的塑造都有反复、前后矛盾,那真的是让人 接受不了。影片中类似的情节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

最后的最后
为什么影片这么烂,情节这么不合理,我还费力的写这篇影评呢,因为即使是在这样烂的情节设定、这样粗略的人物交代下,我仍然很喜欢其中的一些角色,特别是小丑女哈莉,这足以说明DC手里的这些牌的精致。所以我很期待DC,或者真心盼望DC能够慢慢积淀、慢慢运营,不要太过于急功近利,最终能拍出真正好的作品来,把这些性格鲜明自杀小队成员真正的塑造好。我觉得自杀小队系列的潜力是无穷的。另外为什么着重喜欢自杀小队的成员,也许是因为他们的超级能力都不像妇联里面的那么变态,所以他们更像是常人,离我们的距离也就越近。

自杀小队Suicide Squad(2016)

又名:X特遣队/自杀突击队(台)/自杀特攻:超能暴队(港)/犯罪敢死队/Task Force X/Bravo 14

上映日期:2016-08-05(美国)片长:123分钟

主演:威尔·史密斯 / 杰瑞德·莱托 / 玛格特·罗比 / 乔尔·金纳曼 / 

导演:大卫·阿耶 / 编剧:大卫·阿耶 David Ayer/约翰·奥斯特兰德 John Ostrander

自杀小队相关影评

南城
苏隰
苏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