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13骇人游戏》是近年来泰国最好看的影片之一的话,那我只能说泰国的电影也不过如此。个人觉得影片的看点大概只有通过挑战13关的游戏来挑战人性的弱点这个idea,然而这部片由于改编自漫画,所以它的得分点并不在于电影本身,整部电影无论是表现手法还是剧情编排,都严重缺乏冲击力,一句话形容:绝美的创意,苍白的表现。
影片开头,繁忙的马路,冷漠的现代人,和佝偻的老人形成鲜明的对比,是对现代人价值观的反思,然而善良的男孩帮助老人却遭遇了车祸,是否是对好人没好报的一种讽刺。片头的背景交代还算中规中距,如果当男孩走到路中去帮老人捡回掉了的东西,,然后镜头直接切换到迎面而来的卡车特写,下一个镜头是地上的一滩血,或者是救护车的到来,以及路人的纷纷议论或继续漠视,是否更有震撼力呢?要么按照原来的剧本,但是加上卡车的刹车声,应该可以为平淡的画面增添点感染力。
其次,游戏的13关应该是统一而且相关的,同时要有层次的递进。我们可以看一下电影的安排:
  第一关:用地上的报纸打死一只苍蝇(奖金一万元)。
  第二关:将打死的苍蝇吞掉(奖金五万元)。
  第三关:弄哭幼稚园里的三个小孩(奖金十万元)。
  第四关:抢走流浪汉乞讨的钱(累积奖金二十万元)。
  第五关:在高级中式餐厅里吃光一盘人的大便。(累积奖金五十万元)。
  第六关:把行动电话给一个精神不稳定的人,然後撂倒公车上的无赖,抢走他的电话(累积奖金一百万元)。
  第七关:在十分钟内,将困在井底的老周救起来,并通知他的家人来收屍(累积奖金两百万元)。
  第八关:用标示八号的铁椅,打昏穿著八号外套的人(阿奇前女友的现任男友)。
  第九关:找出医院中的关系人(一个在805号房的老太婆,也是片头过马路的老太婆)。
  第十关:老太婆需要什麼就照做(造成了「晒衣绳杀人事件」,一群飙车族因急速赛车而来不及刹车被晒衣绳划掉半个头颅而死)。
  第十一关:拿起屍体堆中的武士刀,有两种选择:杀了绊脚石(他的同事桐(Tong));或者,杀了绊脚石的狗警告她不要妨碍游戏(阿奇选择了後者)。
第十二关:杀死牛,并且用嘴巴取出牛肠里的钥匙。
  第十三关:杀死房间中坐在轮椅上的人。(累积奖金一亿元)。(当他拉起面罩後,发现竟是他自己的亲生父亲。最终因下不了手而反被父亲杀死。父亲反倒成为了游戏最后的赢家。)
我们可以看到第二和第五是有一定相似性的,都是把一些恶心的东西吃掉,第三和第四也是在欺负弱势群体,挑战你的怜悯和同情心,表现相同意义的事件其实可以避免重复,为什么不把每一关都设置得更有代表性或是更含义明确点呢。当然你可以说男主角童年痛苦的回忆与游戏的设置有一定关系,像被人威迫吃大便,心爱的小狗被人吃掉,试图弑父等,即然这样何不像弗洛伊德的精神学说那样,直接把不堪回首的过去再次重现,何必如此偷摸又暧昧不明呢?
其实我们可以参考七情六欲来对13这个数字重新诠释。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眼、耳、鼻、舌、身、意。在游戏的设置上一定程度体现了一部分的七情六欲,但是如果把每个点更具体地,更形象的表现出来是否是一个很好的创意呢?
至于游戏的设计者我猜测应该是片头死掉的男孩被移植上基先生的头脑吧,然而由一个满脸稚气,带着童音的男孩故作深沉的揭示影片的主旨我认为是不够恰当的,起码基先生的声音应该是低沉而成熟的,眼睛带着深邃的,只有这样才能与他稚气的外表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引人遐想。
另外电影的背景音乐也未能尽如人意,如果拍摄手法和技术不足,在影片的高潮加入跌宕的音乐,相信也能撩起观众的神经,让人惋惜的是除了缺乏动态静态镜头间的切换,特写与全景的交替,连音乐也让人兴奋不起来,真是太可惜了。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片面之处敬请谅解指正。

13骇人游戏13 เกมส์สยอง(2006)

又名:十三骇人游戏 / 13 game sayawng / 13 Beloved / 13: Game of Death

上映日期:2006-10-05片长:114分钟

主演:克里萨达·苏克索 / Sarunyu Wongkrachang / Penpak Sirikul / Achita Wuthinounsurasit / Nattapong Arunnate / 

导演:楚克·萨克瑞科 / 编剧:Chukiat Sakveerakul

13骇人游戏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