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戰爭與愛情是電影故事永恆的主題,愛情尤甚。它們或華麗,或淒美,或曲折,或平凡,似乎有取之不盡的素材可供演繹,然而究竟有多少可以說出觸人心底的最原本的愛呢?那些華麗下生出的浮誇,淒有餘而美不足的矯情,波瀾跌宕卻偏偏違和的邏輯,反復咀嚼還是被照搬不誤的俗套,也許足夠吸引眼球,但也終究只是一裘華美的袍。

如果不計較我的見識淺薄,我認為這部電影是將愛情詮釋的最為純粹的一部作品,簡單卻飽滿,輕盈又厚重。是的,有什麼能比一個失去記憶的男人和一個未經世事的少女的感情更純粹?那個男人忘記了前塵俗事,他的靈魂迴歸最初的空白,所以當他第一眼就被少女吸引時,不用考慮成人世界的紛擾,如同初戀的男孩遇到第一個喜愛你的女孩。他變得像小孩子一樣容易衝動和吃味,他常常和她沉浸在外人無法進入的純愛世界,他甚至為了心愛的人偷來傳說中可以傾聽靈魂的聲音的神秘魔法劍和教堂頂端的鐵公雞,如同逆生長回一個頑劣小童。而少女則恰恰相反,也許是從來不曾得到過足夠的愛,她害怕再次孤獨一人,她想要變得超越年齡的成熟。有人覺得小姑娘的表情略顯誇張,其實我覺得那是恰到好處,愛上一個可以做自己父親的男人,那種極力想裝大人和他相配的心情就是這樣的。他們相互陪伴,他們交換誓言,他們彼此親密,卻不曾狎昵,即便如此,在這個成人世界裏,童真之戀被扼殺那是遲早的事,只是猜不到會是這樣一個大悲無淚的結局。

“你們所有人,所有自認為正常的人,當你們看到有些人沒有按照你們的傳統快樂的時候,那他就是不正常,而你們就反對他。為什麼要這樣呢?純真有讓你們尷尬嗎?”
這段臺詞如此擲地有聲,在半個世紀前質問着所有人。可悲的是,偏見和歧視伴隨著人類的繁衍生生不息,人們習慣於將自身環境內大多數人視為合理的稱為常理,而不合常理的人就該是討伐的對象。當出現女生年紀偏大的忘年戀時,有多少人抱著看笑話的心情,不管有沒有說出口;當同性戀逐漸被正視的今天,有多少人只是抱著獵奇的心態調侃,而內心依然將他們歸為兩個世界的人;同樣的,有多少人包括同志本身也在歧視着老年同志、變裝者或是雙性戀,跨性別戀;自古以來,總是嫖客風流,婊子無情,對性工作者的歧視更是無須掩飾,更別提有多少人看著av擼管,打開微博罵賤了。我想問,遵循常理真的比尊重每一個個體來得重要嗎?吃鹹味荷包蛋的一定要看不起吃糖心荷包蛋的嗎?迴歸人性真的有讓你們尷尬嗎?

我看過那些冠冕堂皇的偏見,他們將以上所有歧視以違背倫理的藉口正當化。我百度了一下——
所谓伦理,就是指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是指一系列指导行为的观念,是从概念角度上对道德现象的哲学思考。它不仅包含着对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处理中的行为规范,而且也深刻地蕴涵着依照一定原则来规范行为的深刻道理。是指做人的道理,包括人的情感、意志、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是指人际之间符合某种道德标准的行为准则。
我們知道,人類文明是在在發展中完善的,所有的規則包括書面化的法律條文和不成文的倫理準則都是在人本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隨著人類社會的變化,規則自然是要更人性化而不是被頑固的強行施加。既然倫理是處理相互關係的準則,那麼它就應該是淩駕於公平(法律)之上的正義,即如果是無損於任何個體或整體的,就應該給予最大限度的尊重與保護。倫理應該強調的是對愛人的忠誠,是對長/前輩的尊重,是對弱者的扶持,是對自身言行的承擔,是對不同生活方式的同視,是對真正的惡敢於揭露和阻止的勇氣!

當純真遇上偏見,當愛情淪為悲劇。

花落莺啼春Les dimanches de Ville d'Avray(1962)

又名:星期日与西贝儿 / 星期天和女神 / Sundays and Cybele

上映日期:1962-11-21片长:110分钟

主演:哈迪·克鲁格 / 妮可·库尔塞 / 帕特丽夏·盖兹 / 

导演:塞基·鲍格农 / 编剧:塞基·鲍格农 Serge Bourguignon/安托万·图达尔 Antoine Tudal/Bernard Eschasséria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