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小津毕生只拍家庭一个题材,其一以贯之的主题是家庭关系的崩溃和瓦解,由此传达的寂寥和苍凉更是其反复吟哦的基调,可谓小津式底色。

家庭关系的坍塌,自然是由家庭成员的缺失所起,在小津那里最常见的表现方式是嫁女(如《晚春》《秋日和》《秋刀鱼之味》《麦秋》《彼岸花》等),还往往是父女或母女相依为命的状况居多,其直接矛盾多体现在一边女儿出嫁,美好的新生活在前方招手,另一边鳏父或寡母此后则将独守空屋,面临老无所依,《秋刀鱼之味》里,嫁女归来的鳏父到酒吧买醉,更是被老板娘误以为刚参加完葬礼。看似天经地义的生命履程,却被小津处理得有如人生终极般困扰难解。它既是人之常情,轻到可以忽略,也是人之至情,重到永无答案。 贾樟柯将之贴切地形容为,家庭之外无世界,爱让我们分离。其基本前提就在于,之所以矛盾重重,是因为情之切切,因为爱,所以不忍分离,同样又是因为爱,所以必须分离。

嫁女之外,表现这种坍塌关系的另一方式则是家庭成员的离世。如丧父或者丧母(《东京物语》《户田家兄妹》,《小早川家之秋》是又丧父又嫁女,《东京暮色》则是尚未出嫁的女儿发生车祸离世,这种安排处理则是小津电影的另一个异数)。从这种列举比较不难看出,《户田家兄妹》在故事内容上是和《东京物语》走得最近的一部,情节上的矛盾都涉及到赡养老人,情感上的冲突也不完全是因为无私的爱。恰恰,它少有地触及到了爱的自私和不对等,即长大成人的子女对年迈父母的爱显得有所保留,纵向比较,相对于父母的曾经付出,子女的不作为或少作为理应惭愧甚至应该受到谴责,《东京物语》里还增添了外人(二嫂)和自家人(哥哥姐姐)对老人态度的横向对比。

值得注意的是,《户田家兄妹》拍于1941年。这个时候,小津的美学观念或许尚未形成,因其如此,本片的各种别致和变奏也就越发值得研究和玩味。依其固有风格,母女二人于破败别墅执手相看泪眼的结局几成定局,而实际上电影里,偏多了二哥一番痛快淋漓的说教式训斥,还有兄妹二人的相互说媒,哥哥仓皇逃离的逗趣,团圆式的搞笑于此戛然而止更是此后小津影片所不再见。反是其后期彩色片,虽总有调侃戏谑,色调故意偏暖,但平心而论,那种幽默并不高明,甚至个别桥段还有刻板乏味之嫌(好在观众对这个不苟言笑的导演足够宽容,就像面对一个羞涩孩子讲的笑话,听者多不忍苛求搞笑的指数,而更愿意示以惊喜以资鼓励),况且后期作品因风格所致,无论怎样的释然和达观,终难掩悲怆本色,反是这部,能看得出纯粹的开心和搞怪。

此外,1941这个年份自然还和中日两个民族有关。1937年小津应征入伍,随部队一直转战于中国的上海、江苏、安徽、江西、湖北各地,参加过包括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在内的各种战斗,其所属部队是日本陆军上海派遣军的瓦斯队本部野战瓦斯第二中队,任务是放毒气与消毒。小津在中国战场历时一年零十个月,直到一九三九年七月服役期满复员归国。而后1942年六月再次应征,被派往东南亚战场。后日军战败, 他在新加坡随日本军队投降并成为战俘, 于一九四六年被遣送回国。而《户田家兄妹》的诞生恰恰就夹在这两次入伍之间。尽管小津在影片中没提及这场战争,但内容却少有地和中国天津有关,家族不肖子在父亲病故后选择发奋图强,竟是来到天津从事商贸活动。甚至最后家庭关系的解决之道,也是带着母亲妹妹老仆离开日本前往天津。为什么会这样?这就太耐人寻味了。


户田家兄妹戸田家の兄妹(1941)

又名:The Brothers and Sisters of the Toda Family

上映日期:1941-03-01片长:105分钟

主演:三宅邦子 Kuniko Miyake/葛城文子/藤野秀夫 Hideo Fujino/吉川满子/笠智衆 Chishû Ryû/佐分利信 Shin Saburi

导演:小津安二郎编剧:池田忠雄/小津安二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