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看纯粹的人文主义+政治话题+宗教问题+记录片味道的电影了,似乎自从02年的《无主地带》以来,有些内伤需要时间来治疗。

2006年的奥斯卡带来了平庸和失意,也带了《天堂此刻》。

相信不少人同我一样,是被这个非常具有诱惑力的名字所吸引而接触这部电影的,看之前并没有刻意的去留心网上的介绍或者评论,现在觉得很庆幸,因为大部分中国电影爱好者,对于中东题材的电影总还是有点敬而远之的心理的,如果提前看到了介绍,可能就不会主动去找这部佳作了。
阿拉伯语的原声,英文的字幕,看的实在是有点踉踉跄跄的。
不过这的确是一部有力量的作品,无论是角色的诠释还是对于人性的挖掘,拿捏的的确是不愠不火,而我也是继《无主地带》之后再一次被一部完全没有配乐的电影所震撼。

先说两位主演,最吸引我的是他们的名字。Said和Khule,前者似乎是很有中东特色的名字,不停的让我想起摩西、耶稣、彼得或者摩罕摩德这类的圣人,而演绎Said的那位帅哥在接受恐怖组织的改造前,蓬松的长发、深邃的眼睛还有睿智的络腮胡子,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先知模板。Said是故事的中心所在,他执着的毫无保留,他简单的近乎伟大。而他的挚友Khule就是这一路上默默的为他反衬的那一翳浅影,Khule是一个稍微有些规模的服装商场都会有的比较新生代的休闲服装品牌,所以Khule在语言学中的含义应该更加随和、平实一些,影片中的Khule正是这样一个平凡、有血有肉的形象。

Said对于自己的工作、家人、信仰、爱情都有着无药可就的理想主义外加完美主义的追求,对于真主的信仰是支撑他的小世界运转的唯一支柱。当宗教已经成为生命的意义本身时,往往也正是人类迷失了宗教本身的意义的时候。所以Said的睿智在剪短的头发、削光的胡须和伪装的西装礼服的冲击之后被一种无端的狂热和偏执压力所左右,只是在诸如看到天真的儿童的时候,这些本来的睿智和人性才得以偶然闪光一下。

Khule则不同,他举起枪,看到临行前母亲准备的精美食物,于是自杀袭击宣言中多了一段唯一真挚的表述:妈妈,有个牌子的水龙头过滤器比咱家现在用的要划算很多,在×××商店可以买到……那一刻相信不少观众都能感到鼻子酸酸的。Khule最终没有继续执着信仰的指使,他坐在返程的车上,为自己的朋友,为Said的永远离去而泪流满面。

影片在Said几乎已经疯狂麻木的眼神之中变为一片刺目的白光,然后结束。相信最后的那几秒钟,Said的眼神留在了每个观众的脑中,而看到象征爆炸的白光久久不逝时,有多少人在悲哀的摇头呢?

庞龙在他举世闻名的《宽容》中援引了整个西方文明史来说明,任何宗教在走到超越了宽容与和平的疆界之外的时候,宗教本身就会从一种人类的救赎行为变成一种愚昧的退化行为。我想,这也是《天堂此时》要含蓄的表明的立场吧。

关于片名,我在拜读了《宽容》之后才明白它的深刻含义。在西方几乎所有宗教信仰的教益和传说中,中东一直是也唯一是这些教派起源和朝圣的中心,所以才会有如今的巴以争端,才会有中东这个一触即发的地球硝烟场。

世界本是清爽干净的,本可以是每个人的天堂。又何必强求信仰和上帝的大同呢?想起这些年来历历在目的恐怖事件,奥姆真理教、基地组织、数不清的中东恐怖组织、伊斯兰教徒和天主教徒跨越国界甚至洲际的争执,甚至想起《断臂山》这样一部传世佳作对于某些教的狂热教徒甚于流毒从而引发的很多我看来幼稚可笑的事情,觉得有些人真的是需要好好反思一下当初挑起争端的用意何在了。

每个人的天堂,源于每个人的宽容。

天堂此时Paradise Now(2005)

又名:天堂不远(台) / 立见天国 / 天堂此刻

上映日期:2005-09-07片长:90分钟

主演:Kais Nashef/Ali Suliman/Lubna Azabal/Amer Hlehel

导演:Hany Abu-Assad编剧:Hany Abu-Assad/Bero Beyer

天堂此时相关影评

籽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