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之所以不容易遗忘,是因为它是真实存在的。
《二十四城记》,名字来自古诗:“二十四城芙蓉花,锦官自昔称繁华”。这是一部有争议的电影,喜欢的人觉得它拍的深刻,记录下了时代变革的边界;不喜欢的人觉得它是一部伪记录片,沉闷乏味。
影片通过9段采访讲述了一个真实发生的事件。一个老牌国有企业,经过了时代的辗转反侧,最后被房地产商收购,变成了一片楼盘,承载了多少记忆的厂房,最终将变为一座座高楼大厦。而那些附属在厂房的记忆,也慢慢的淡出了人们的脑海……
整个影片完全采用的是镜头摆拍的采访形式,如果剥离了吕丽萍、陈建斌、陈冲、赵涛四位演员的表演,则完全可以作为一部记录片。把他们的表演穿插在其中,则开创了一种新的形式。游走于真实于虚构之间,因为实在的现实代表着一种不可辩驳的存在,是必须保留的。同时虚构的部分代表一种普遍性,一种提炼和归纳总结而来的记忆的普遍性,因而也必须存在。当真实的420厂工人向观众讲述后,突然看到了熟悉的明星的出现,则又把你从真实的生活拉回到电影,让你发现这原来是部电影,而不是一部纪录片。
第一段对何锡昆的采访,凸显出来工人的可敬,在强大的劳动面前,一线的工人是多么的伟大和高贵。时间把一个帅小伙磨砺成了一个退休老工人,而他却忘不了刚进厂时师傅对他说的每句话。第二段通过对关书记的采访,把420厂的历史展现在了观众面前。最有力量的是对侯丽君的采访,那个小跟着母亲来到成都的小姑娘已经成为了另一个青年的母亲,国企的辉煌伴随着她青春的记忆,而时代的冲击则影响了她中年的命运。下岗时的座右铭“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都要勇往直前”,没有空洞的说教,有的就是平白直叙的真实,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普通女人的坚韧与伟大。赵刚,420厂工人的子弟,从小对蓝色的厂服心存向往,而当他真的穿上了厂服成为了名工人的时候却发现了理想于现实的差距。从小被教育劳动最光荣,而当他在强大的劳动面前却发现战胜劳动才是光荣的,而人在强大的劳动面前往往显的 苍白与无力。因此真正的劳动者才由此而显得崇高与伟大。
一代人从东北及全国各地,来到了成都这样个陌生的城市,通过艰苦的努力,从无到有把这样一个大厂建立了起来,经历了空无、辉煌、衰败到凋落,420厂已经不仅仅是个工厂,而是凝聚了几代人的青春、命运以及喜怒哀乐的情感。他们有自己的幼儿园、小学、中学、电影院,以及游泳池。他们很少与这个城市的外界所交流,甚至可以说420厂就是座小城市。这座小城的人们,无论愿不愿意都已经绑定在了这个地方,或者可以说420已经被绑定在了这群人上,人的行为影响着厂走向,而厂的走向又影响着人的生活。
他们,活在我们身边。甚或者,他们就是我们的父母亲人,就是我们自己。在这部影片中,总能找到一种能触动你我内心最深层,也最贴近自我的共鸣,让我们忍不住潸然觉悟,心生敬佩,理解,愧疚,还有更多情愫。
这是部超越了电影的电影,是诗,是画,是种语言。说它是诗,因为影片中运用了许多诗人的现代诗作为访谈的间隔,“整个420厂就像个眼球,而劳动是其中最深的地方”。说它是画,许多定格的画面无疑都能成为北京789里现代的艺术品。说它是种语言,只有有过这种经验的人才能够听懂,就像疼痛一样,只有有过痛感的人才能够真正理解,而没有疼痛过的人是无法从字典里和语言中真正体会的疼痛的意味的。
《二十四城记》带给我们的感动,仍旧是“在社会飞速发展进程中,那些被撞倒,被忽视的人”的命运,情感和尊严。劈开嚣攘,坐进黑暗里,《二十四城记》依然是现实非常重要的佐证之一。“仅你消逝的一面”显然不“足以荣耀我们的一生”,因为我们无能又孤独。  


二十四城记(2008)

又名:24城记 / 二十四城故事 / 24 City

上映日期:2009-06-03(中国大陆) / 2008-05-17(戛纳电影节)片长:112分钟

主演:吕丽萍/陈冲/赵涛/陈建斌

导演:贾樟柯编剧:贾樟柯 Zhangke Jia/翟永明 Yongming Zhai

二十四城记相关影评

plw9711
天亮了
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