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电影理念里,每个导演最应该做的事情是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比如寻找一个好剧本,然后将文学剧本(静态)转化为生动的视听镜头(动态),并且尽可以完美地实现这种转换,以便人们轻松直白地看到一个个具体事件。

在《24城记》中,我们却只看到一个截然相反的叙事体验——故事是通过人物的嘴“说”出来的,人们没有看到生动的事件,而是必须像阅读小说那样在头脑里搭建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的清晰度在于每个观众的耐心和想象力的高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部可以“听完”的电影。

毫无疑问,这种做法将失去绝大多数观众,在中国电影目前的体制下,没有任何一个导演可以像贾樟柯这样做——固执地信任自己的直觉,并且可以不计票房地去实现它。有人总是喜欢把《24城记》和贾樟柯过去的作品做比较,实际上很多人的下意识里已经作出了一个判断,即:《三峡好人》的高度是可遇不可求的,一个导演一辈子中完成一部这样的电影已经足以名垂青史,自《三峡好人》起,贾已经到达了自己的艺术顶峰,接下来的时间最应该做的事情只能是——钓鱼和打高尔夫球,而不是拍电影。

但我个人认为,《三峡好人》仅仅只是贾樟柯的一个起点,对贾而言,《三峡好人》的那种艺术穿透力并非需要极大的才能、灵感、天时和运气才能实现。在《24城记》中,所有嗅觉敏锐的人不难发现,片中9个故事段落个个都是完美的故事动机,随便逸出一条小径均可发展成一部完整且充满亮点的影片,相信贾樟柯更加清楚这一点,但这恰恰是贾樟柯最不愿意做的。从贾以往的作品来看,从《小武》到《站台》、《任逍遥》、《世界》……人们丝毫不必怀疑贾樟柯对故事的驾驭能力,把《24城记》变成一个成都版的《三峡好人》或者成都版的《任逍遥》,这不符合贾樟柯的习惯,要知道,贾樟柯当年之所以成名依靠的正是他独有的叙事风格,《24城记》正是这么一部与众不同的电影,从这个角度而言,《24城记》的意义不仅仅只是献给所有被时代抛弃掉的人们,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留给导演自己的。

一般来说,只有新手才会更注重“说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大师则会更注重“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说故事”(当然,两者都很重要),回顾过去,贾樟柯之所以成功,最大的原因在于他彻底地改变了我们过去的观影体验,把那张源自舞台的皮毫不犹豫地从电影上剥去,他以他独特的叙事方式,准确地表达了中国当下的质感,这种亲切感在《秋菊打官司》中,张艺谋也曾这样做到过,但很可惜,市场的压力让张导没有坚持下去,而贾导还在固执地越走越深。

在《24城记》中,贾樟柯又一次作出了突破性的尝试,他大胆地采用了纪录片中常见的表现形式,利用被采访对象的讲述(而不是具体事件),呈现了特殊时代背景下一代军工国企人的群体性失落。本片由非职和专业演员共同构成,相对于最开始那几位真实的讲述者,后半部分虚构的那几个故事更能让我能嗅到电影的味道,事实上,非职演员和专业演员所传递出的质感差异还是相当明显,某些时候,这样的搭配并不能令人感到和谐,贾樟柯心中“历史是由真实与虚构组成”的理念体现得非常模糊,但出现这些瑕疵并不是故事有问题,问题还是出现在“用什么样的形式”说故事上。(我并不是不希望在电影院里看到大街上可以看到的故事,而是当我看到这些故事的时候,我希望它还是可以和我身边的故事有一点区别,我无法准确地形容这种“区别”到底是什么,或许仅仅只是源自我对电影一些固执而神圣的理解。)

可以这么说,既然是一次探险,难免会遇到一些麻烦,但这不是问题的重点,相对于那些原地踏步的保守主义者,这个勇敢而真诚的导演接下来会带给人们什么样的惊喜,我倒是充满着期待。

二十四城记(2008)

又名:24城记 / 二十四城故事 / 24 City

上映日期:2009-06-03(中国大陆) / 2008-05-17(戛纳电影节)片长:112分钟

主演:吕丽萍/陈冲/赵涛/陈建斌

导演:贾樟柯编剧:贾樟柯 Zhangke Jia/翟永明 Yongming Zhai

二十四城记相关影评

plw9711
天亮了
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