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城芙蓉花,锦官自昔称繁华。

二十世纪的中国以耻辱与苦难开始,以一片欣欣向荣告结。这片土地上向来有一种不为人觉察的超凡能力,那便是欢喜的雀跃的和悲伤的惨烈的总是可以并行不悖相安无事。慈禧老佛爷的一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为八国入京武装朝圣增添了幽默温馨氛围。国共内战只需主席的一句“人间正道是沧桑”就可掩去百千万冤魂的不绝悲泣。土改是某心所向,人头是代价不惜。十年文革在国人眼中多只是红色的潮水红色的本本红色的徽章,于是怀旧变得理所应当感激涕零,知青文学忆苦思甜伤痕也是勋章,众多湘菜馆更是以毛家二字作为奴才追思的前缀。改革开放三十年如此伟大如此及时于是且赞扬罢,死去的再无声息,活着的苟延残喘早已忘记颈椎上扬的畅快淋漓。大佑老矣,崔健才尽,家驹夭折,电子乐泛滥呻吟不断,超女超男小胖小瘦攻占眼球,后现代解构着这从未真正建构的国度,这里的一切和谐华美生生不息。

2009年,有很多纪念的一年,比如海子逝世二十周年,这在我的母校走完生命最后一程的流浪诗人,他先走一步原来只是为了免于直面。比如稍晚的另一个二十周年,他们也曾如花,他们只因太过相信,他们实在太年轻。2009的中国依然大步向前着,总理告诉我们要暖心,网监告诉我们要自我反省去低俗化,狱管告诉我们要悠着点躲猫猫。

然后这个春天,有一个已然不再年轻的男人带着他的新作娓娓道来。他也曾极度非主流的讲述一个小镇上小偷的惨淡趣味人生,那个年轻人叫做小武。他也曾极度深沉的以纯影像向逝去的和永不回复的默哀,那个美丽的地方过去名副其实的叫做三峡。今天他也开始商业也开始妥协,却仍然有着一份对历史最单纯的敬畏,于是我在美嘉第一次看它时有些淡淡失望两天后想起却忽然难过,于是我少有的第二遍看一部影片,一部真人和演员交错的很多人眼里的四不像,看着看着就开始流泪了。他叫做贾樟柯,他是我眼中中国电影仅存的良心之一,这一次他要讲的是——《二十四城记》。


上上次回家时,陪妈妈回去旧房子那边的一家熟识很多年的发廊理发,我的母亲总是念旧的人。在经过熟悉的路口时我探过头去,却惊讶的看到一片瓦砾废墟,我回头惊愕的看妈妈,她只淡淡的说,是的,咱家前面的灯光球场拆掉了,你不知道么……

球场是父母曾经工作过的那个厂子最鼎盛时期建的吧,当年也是我这孩子眼中无比雄伟的建筑,晚上灯光亮起时球场上方仿佛升起一层薄雾,我最喜欢和伙伴们在里面的台阶上上下下的跑着。因为就读的是工厂的子弟校小学,人情淳朴温暖,家长间几乎都认识呢。那些年口里或作文里经常也会骄傲的念叨,这是亚洲最大的造纸厂……厂子后来就败了,今天的我再回忆那过程好像非常遥远模糊并不真实,因为记忆深处的厂子是有非凡气概的,记得的仍然是厂子职工运动会上飘扬的彩旗震天的锣鼓,还有那些年的全厂讲故事比赛画画比赛朗诵比赛上我小小的身影。还记得厂子的文化宫,我在那里入队,我在那里带领全校的孩子们唱国歌,我在那里第一次认识小志因为看了《旋风小子》,文化宫前的空地也是我们最爱游戏聚集的地点。

厂子败了,父母工作调转出来了,搬家了。在我站在新家的阳台上望着松花江时,在我看着西边一片荒芜的屋顶而已经看不到那曾最熟悉的东边时,在家乡的空气越来越好因为厂子越来越少时,我从不知道我骨子里有一种关联其实从没有被割断过,它们纯真并深刻,因为有了它们,我的童年是今天的大多数孩子不会感受的另一种空气。

这些都被这部影片开始唤醒,唤醒的不只是建筑不只是玩伴,更多的是那些与我的父辈们同时代的我曾经多么亲切的叔叔阿姨伯伯婶婶,那蓝色的工作服,那些肮脏的却充满希望的脸,他们粗糙的手,和我穿梭过的厂房机器,轰鸣声。


影片于我之震撼始于那个中老年男子面对镜头倚靠窗子时黯淡的眼神和欲说无言,然后一种追忆却无力的气息就开始慢慢铺陈开来,贾樟柯以他驾轻就熟的手法将一个个个体平凡却也炽热的生命历程通过讲述传递出来。支支吾吾话已说不清的老班长,提起过去眼里仍是光。公车上哭哭笑笑的大婶,岁月并没有抹去她浓烈的沈阳腔,听者早已不能自己压抑难耐,苦难在讲述中也终化为一缕释然。

自吕丽萍出场始,当时一起观影的观众就时不时会有嘘声或笑声,尤其是陈冲拿小花的自说自话。我却依然看的有滋有味,别去管他的腔调是否准确罢,别去管难以抹去的表演痕迹罢,只去静静体会导演讲述的苦心和耐心。也许有多余有唠叨有矫情也有做作,可生活本就是这样乏善可陈,却依然闪耀着人性之光。他们尽力了,我知道。

影片隐喻最强的一个片段就是夜晚天台上飞驰的红衣女孩,看到这里时我听到了自己血液沸腾的声音,重重的有节奏的背景乐衬托出一股新旧交替的急迫和无奈,你可以说这是美的,你可以说这是进步的,但归根结底,你知道这是无可逆转的。

赵涛的演技愈加成熟了,自然之风是学院派大牌们可望而不可及的,这个女人我很是喜欢,白色的肥大马甲,大大的眼睛有力也淡淡忧郁。然后她转过身去望向雾一样的成都,然后那行字起,我脸颊有一滴泪划落。


那天早上,pp发短信说看了开头就很难受,我知道他定是想起沈阳老家的人们了。在我打着这些字时,我所怀念的和我所能记起的都不足以承载逝去这两个字的分量。父母老了,嘴里经常念叨着曾经的工友同事。我眼看他们可以预见到的干涸的晚年却无能为力。在这个擅长遗忘的国度,人们自己也被打上了印记吧,自我认知和觉醒是奢求,时光推衍间人渐渐被时代榨干,然后成为卑微的群体一员,然后自然而然的被新人遗忘。只是你可知道,新人总会成旧人,今朝笑是明日悲。

于是,贾樟柯,怀抱着史上最强烈的讲述欲望,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和世界呈上了一代人乃至几代人逝去的悲壮。那些仅把视角限于成都的人们未免太低估了贾导的悲悯所能之顾及。历史的车轮碾去的从不是教科书上干瘪的故事和那些油印的影印的孤独名字,历史只因人而有意义,却也因为人而被轻易忘记。于是,贾导决定从废墟中挖出这些血肉相连,以影像向那些先辈,那些弯曲着背扶起一个旧时代然后被新时代抛于脑后的人们致敬,以有声向冷酷的沉默的大多数抗议,以讲述赋予他们存留史册的可能,当城墙推倒,当年华渐老。

中国从不曾向他们致歉,无论是对他们被耽误的被扭曲的青春,对他们过去的辛劳,对他们有过的对祖国无以复加的虔诚,还是对他们今天的衰老无依。中国不曾致歉的有很多,我们都是嗜血的一代,然后骄傲的说那是规律那是当然那是没有办法的无奈。只是贾樟柯从不批判却只是讲述和记载,这一次让我们随着他的镜头柔软着回忆父辈们真实的人生轨迹和辛酸历程,这一次让我们一起想想童年见过的挂满油污的安全帽和那下面憨厚的眼。让我们回到某一天,被妈妈牵着手,去厂子的公共浴池洗澡。回到某一天,烟囱黑烟滚滚,车间热火朝天,大人们满是笑颜。

那是昨天,有了他们,我们才有今天。

他们很傻过,很痴过,很本分过,很忠诚过,很卑微过,很残忍过,很绝望过。他们也曾对这片土地抱有过比我们更强烈的深沉的爱,即使那开出扭曲的花。他们也许因为愚昧而被时代捉弄,而我们嘲笑他们无视他们,已是新的愚昧的开始。今天的你其实并不比他们高明,当你心甘情愿的堕落或逃避,莫不如他们当年的飞蛾扑火心甘情愿。

你我都逃不开,因为这是我们的,我们的国家,我们的血脉,我们的根。


成都,仅你消失的一面,已经足以让我荣耀一生。

中国,仅你遗忘的片段,已经足以让我无地自容。

二十四城记。

从这里开始,让我们不再失忆。


本文首发链接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928959/

二十四城记(2008)

又名:24城记 / 二十四城故事 / 24 City

上映日期:2009-06-03(中国大陆) / 2008-05-17(戛纳电影节)片长:112分钟

主演:吕丽萍/陈冲/赵涛/陈建斌

导演:贾樟柯编剧:贾樟柯 Zhangke Jia/翟永明 Yongming Zhai

二十四城记相关影评

plw9711
天亮了
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