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不差钱的贾樟柯,够差劲的电影。
苏梦枕 发表于 2009-03-10 19:49:15
 




其实我也看不太懂电影,为避免被人拍死,有言在先,以下只是洒家在看完电影之后发自内心真实的感觉。完全与他人无关。
  
   去年末的时候,在MSN上遇到一个给《二十四城记》做外联工作的朋友,我问他这片子拍得是不是很困难啊。他说:不困难,因为《二十四城记》有钱。当时我纳闷,贾樟柯拍这种闷不拉叽的片子,还会有人投资给他?还给很多钱?忍住没问。最后下线的时候我对这位朋友说,无论如何,我一定会去电影院里支持贾樟柯的。因为〈三峡好人〉是我在电影院里看过最好的电影之一。
  
   也许的带的期待太高,《二十四城记》屏幕之下的我,一直处在闷着脑袋生气的情绪当中(尤其到后段,大厅里就我一个人,看电影就像有人在跟我做报告似的),从类似《人造风景》的纪录片格式序幕,接着是《铁西区》式的旧人诉苦,最后不伦不类的来了四个演员虚幻现实,随着结尾硕大的《二十城记》广告新闻出现,原来这还是一真实的楼盘,怪不得贼拉他妈的有钱。
  
   这么一部简单的电影,连有创意的镜头都谈不上,打着“油画美学”的漂亮镜头,配上几首叶芝的诗,依葫芦画瓢来几个幕场,再连上那么些哀伤虚耗的配乐,这个电影的魂魄其实早就脱离了现实,脱离了电影中的那个悲凉的主角---420厂,人物不够真实,前后时代的对比性也乏善可陈,如果把几个演员都替换上真实的人物,那么电影,说不定会更加的说服人一些。而正是那些吕丽萍,赵涛,陈冲,这样的演员,当他们化身为工人显现在影像上时,〈二十四城〉于是变得像个虚构的故事,没有一点真实的力量。在我眼里,这电影完全是个软趴趴的小鸡鸡,从头至尾都勃不动的痿电影,打着诗意,空灵,动人,展现不为人知的社会背后一幕的招牌,倒是打动了许多的外国人,
  
  
   一个五十年国企老厂的变革与迁移,实在是有着太多让人感动流泪的故事,可是,为什么贾樟柯不可以择一而出,选那么一家人或一个人的故事来烘托这个背景事件呢?而偏要选择真实的采访融合想象的创造来展现这所谓的实验电影吗?为什么又不可以像王兵的〈铁西区〉那样,只用写实的镜头来真实完整的纪录这场惊人的变革呢?其实,这都源于贾樟柯他并不了解这个背景之后的世界,自以为是认为在“国企变革”这样的大主题之下,只要找几个人来采访采访,诉说些血泪史,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感动别人。而且这个主题一定会讨外国人喜欢,拿奖不在话下。再再进一步说,而且,拍这样的电影实在是太容易了,有楼盘老总,金钱不是问题了,于是找几个二线三流的明星,茫然的随便拍几段就收工回家,反正不差钱。
  
   做为当年独立电影的旗手人物,贾樟柯以往电影里真实的品质荡然无存,对社会底层那种细腻平实的描绘,让人感受震撼的精神共鸣也统统消失不见了。在〈二十四城记〉里荡然无存。空有虚华的皮骨,一堆揉搓融合的生硬历史,强加于人自以为是的真诚,而实质上电影中我只看到浅薄的视觉,无聊透顶的演员自哭,还有彻着彻尾的自慰,看《二十四城记》就仿佛是看着导演捏着自己的鸡巴不停的套动,问,你感受到震撼没有。。你要不震撼,那你就是没有人心。你他妈是冷血的猪。。。
  
   是啊,这世上真没有白白撞死的猪。老夫要早知道你贾樟柯不差钱,妈逼的,老子这四十块钱,就该去捧〈护舒宝娇娃〉的场了。。
  
  PS:下午四点场的电影,实际入场人数四人。
   三人深受刺激见陈冲还没出现脱衣服愤然退场。。
   唯老夫在验票员诧异的目光之下看完片尾字幕退场。。
   难道,我是第一个看完的??

二十四城记(2008)

又名:24城记 / 二十四城故事 / 24 City

上映日期:2009-06-03(中国大陆) / 2008-05-17(戛纳电影节)片长:112分钟

主演:吕丽萍/陈冲/赵涛/陈建斌

导演:贾樟柯编剧:贾樟柯 Zhangke Jia/翟永明 Yongming Zhai

二十四城记相关影评

plw9711
天亮了
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