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西胥这个导演,就这么悄无声息的把观众逼到了死角。看着Adele那一抹深蓝消失在镜头后,我站在角落里难以呼吸。

Adele这个名字,让我某个瞬间想起了另外一个Adele。Isabelle Adjani有一张敏感的透露着神经质美感的苍白脸庞。在那场著名的暗恋里,特吕弗让Adjani寂寞而疯狂的在镜头前独白、独白、再独白,而他透过镜头爱上了她。Adele是那么的美,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美。

但La vie d'Adèle却是一部在审丑的片子。

有多丑?难看的吃相、如动物般的性爱、歇斯底里的争执、毫不掩饰的欲望、对立的阶级的优越感和自卑感、对弱势群体毫无怜悯的嘲笑...这一切在柯西胥冷静到残酷的镜头下娓娓道来,过于现实主义,过于新浪潮。

影片一开始,Adele在酒吧遇到Emma,Emma说她学的是Fine Art,Adele无法理解的问,怎么艺术还有丑的吗?就像埋藏在电影里的其他隐喻一样,这个问题贯穿了全片--那么,爱情还有丑的吗?如何谈一场丑陋的恋爱?--答案也许是,平庸。

乱七八糟的头发、无精打采的倦容、毫无品味的打扮、甚至低俗的谈吐...最重要的是,她饥饿的吞食一切廉价的食物。这种饥饿,来源于本能,更来源于她所处的阶级--处于金字塔底层的阶级--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金字塔里的最下面那一层--Adele,吃、睡、性、有份工作,她就很开心了。开心之余Adele还游行--抗议不公平的待遇--可是抱歉,亲爱的你还在满足生理和安全需求的山底,而我已经屹立在自我实现的山顶了。

这大概是无论做几次爱,做到天昏地暗两人融为一体都难以拉近的差距--所以可以看到柯西胥是个多么可怕的导演:每每两人出现阶级上的对立(比如Adele到Emma家吃饭/Emma到Adele家吃饭等等),逾越或者说忘记两人之间差距的方式都是依靠性--一开始,性是有用的。而当性的吸引力逐渐下降后,Adele失去了唯一的筹码--所以我们看到柯西胥安排了两场戏,一场是两人还在同居时,一次聚会后,Emma躺在床上看些什么,Adele脱掉衣服跟她求欢,Emma拒绝了。意味深长的是,Emma说,为什么不写点东西?写点什么吧,哪怕是短篇。让我来翻译一下这段对话--不厌倦这么平庸的自己吗?写点什么吧。写点什么,你就不会那么暗淡无光。而另外一场戏,则是分手三年后在咖啡馆的见面。Adele点了白葡萄酒,她聊起她的High Art、她无助的发现自己笨拙的学习高雅并不能打动Emma,于是她依然出于本能的想用性来挽回Emma的心。而讽刺的是,Emma已经从那道耀眼的蓝色光芒,变成了Adele所不熟悉的红色。这两段真是看得人心酸不已。

这个女孩子,感情如同动物般单纯而粗野,她的感情就像她的胃那样饥饿--她知道自己身体里有一个大洞,她疯狂的想填满它。所以她吃、不停的吃。吃不完就剩、剩下继续吃--很饿,所以出轨--垂手可得的男人、廉价的性--只要能填满她身体的、心里的洞。

饥饿是一种病。

更令我心酸的是,平庸的Adele一生都执着于在街上的惊鸿一瞥,那抹蓝色是她唯一邂逅的,短暂停留在她生活里,最后消失不见的花火。这抹蓝色并没有拯救她,把她从平庸的泥潭里拉上来。

相反的,她继续下沉。



许久许久,没有见过这样出色的作者电影。强烈的个人色彩、真实到残酷的细节、丰满的人物刻画(Adele)、巧妙的伏线安排以及无处不在的隐喻...法文片名为《阿黛尔的生活,第一章和第二章》--生活继续,我们将翻向下一页--这是对新浪潮最好的致敬。


又及,争吵的那场戏让我觉得自己随着两个女主一同沉沦:爱情走到尽头时,就是这样丑陋的样子。



“你为何要说谎?”

“我没说谎。”

“你为何哭?”

“我没有哭。”

这段对白很有张力,充满《广岛之恋》那段对白影子。



可我依然想问,还可以相爱吗,即使平庸到羞愧、即使姿态无比丑陋?




阿黛尔的生活La Vie d'Adèle(2013)

又名:接近无限温暖的蓝(港) / 蓝色是最温暖的颜色(台) / 火热蓝色 / 阿黛儿的一生:第一、二章 / Adele: Chapters 1 & 2 / 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

上映日期:2013-05-23(戛纳电影节) / 2013-10-09(法国/比利时)片长:179分钟

主演:阿黛尔·艾克萨勒霍布洛斯 / 蕾雅·赛杜 / 萨利姆·克希乌什 / 热雷米·拉厄尔特 / 卡特琳·萨雷 / 奥雷利安·雷克因 / 莫娜·瓦尔拉芬斯 / 阿尔玛·佐杜洛夫斯基 / 安娜·卢瓦雷 / 本杰明·思科索 / 桑德尔·丰泰克 / 

导演:阿布戴·柯西胥 / 编剧:阿布戴·柯西胥 Abdel Kechiche/Julie Maroh/Ghalia Lacroix

阿黛尔的生活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