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木琴师,影片带着浓郁的东南亚调子,色彩和用光尽管并不华丽惊艳,但都非常考究,洋溢着异国独有的风情.

除了带来视觉满足和完美的音乐盛宴,影片更着力于描述泰国民间传统音乐与军政府推行现代化之间的巨大冲突.影片中的这种冲突从一开始就不是东西方文明的冲突,而是把矛盾集中于政令的不合理性.

在享有盛誉的木琴师Sorn看到儿子买回钢琴的时候,他并没有像一个老顽固那样发怒,也没有排斥这些所谓的新文明,而是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这一乐器,在他眼里,乐器是不分高低贵贱的,每一种乐器,只要能奏出人心底真切的感情,就都是好的.他兴奋地与儿子合奏,让两种文明交融,并各自从对方那里获得了新生.

然而军政府的新政令颁布了,在民间,人们不能再依照传统的方式生活,对人民来说,这是自由权利的剥夺,人们为音乐而反抗,丝毫不畏惧与士兵发生冲突,但冲突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这些矛盾累积起来,变成仇恨,愈演愈烈.

在影片的最后,Sorn把生命浓缩成一曲柔软人心的绵韧坚持,就连军官也被这传统的美妙音乐所打动,放弃了对禁令的执行.琴声亦伴随Sorn走向生命的尽头,病床上仍做敲击状的两根手指,让我们看到音乐已经进入了这位木琴师的灵魂.画面闪回,幼时第一次遇见的木琴与蝴蝶,一段缘的初与终,人生得到了如此的贯穿统一,如同神的旨意.

我们看到,在这场文化的战役里,为大众所喜爱的音乐最终取得了胜利.Sorn绝不会是最后的木琴师,传统定将得以长久延续.

片中大比例的斗琴段落,很自然地让人想要拿这部片子和海上钢琴师做以比较.1900中的时代冲突,更多的是缅怀一个航海时代的过去,感慨时代背景下个人选择的痛苦与无奈,矛盾集中于逐渐由海洋转移向陆地的经济生活重心.故事发生在政治长期相对稳定的美国,这样的背景使得编剧人并不需要考虑加入过多政治的因素.于是一段罗曼蒂克没有结果的暗恋,成了1900中唯一的插曲.我承认曾经痴迷Tim Roth偏执神经质的执着眼神,宛如来自一个世界的清澈纯净,也只有他,才能演出1900的内心无尘.

无论如何,相比1900,本片确实承载了更多,这使我对它的感情也因此显得愈发厚重.

这是我在豆瓣发布的第一篇影评,再次郑重地献给你,最后的木琴师.

最后的木琴师โหมโรง(2004)

又名:Hom rong / The Overture

上映日期:2004-02-06(泰国)片长:103分钟

主演:阿奴沏萨潘彭 Anuchit Sapanpong/Narongrit Tosa-nga

导演:Ittisoontorn Vichail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