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吹不黑,片子套路,但套路本身不是不好,而是片子没用好;
什么叫套路?
能总结出规律,能放在不止一部(尽可能多部)影片里使用的东西,也是观众凭感觉能猜出情节走向的东西。

一些套路是约定俗成的,一些套路是导演给的。
“起承转合”,是约定俗成。“最后一秒的营救”,是约定俗成。
用相同或相似的动作、台词保持同一个人物在不同年龄的一致性,是这部影片的导演给的。比如紧要关头,阿酒会下国际象棋。因为大学时期和中年时期人物形象差距很大,为了帮助观众快速识别人物,建立相关性。

为什么说片子没用好套路?
因为是套路,好处是便于观众自己建立联系,帮助观众看电影;坏处是用的多了观众会产生疲劳感。片中不仅是阿酒,里面所有的人物在大学时期和中年时期的对应都是通过这种方法联系的。观众看到阿酒(的处理)时,新颖;看到阿性时,接受;看到阿酸时,能忍;看到妈宝时,就会厌烦。而导演很偷懒,现在和过去两条叙事线的转换也“自始至终”地使用同一个办法。

“最后一秒的营救”,屡试不爽。
最后一球,进不进篮筐?你知道它不会进,但你(的情绪)还是会紧张。

2、两条叙事线,大可不必。
互相补充,互相渗透,相辅相成,两条叙事线就都是有效的,是有意义的。

这个片子里的两条叙事线:
第一条:儿子因害怕成为loser选择跳楼自杀,父亲通过故事讲述拯救儿子。
第二条:父亲从loser成长为winner。

没有第一条叙事线,第二条也是完整的。那这部影片就会变成“一个loser变为winner的青春励志片”。
第一条叙事线除了勉强地起到“引出父亲的青春”、分割段落、调节节奏的作用以外,没啥存在意义。哦,不对,有的,负面意义,强化了影片的说教意味。
假设把第一条叙事线去掉,第二条叙事线也会很完整,也会有清晰地段落和利落的节奏,而且与存在第一条叙事线时的段落划分、节奏处理几乎无差别。

3、男性人物都很鲜活,唯一的女性有点鸡肋。
人物可以坏,但不能大坏;人物可以大坏,但不能全坏;人物可以全坏,但得坏得合情合理、有根有据。说白了,就是人物得丰满立体,能让观众动情。如果电影结束,观众还能回忆起关于人物的细节,那人物勉强过关了。

6个男性人物,不管是脸黑爱抽烟、爱喝酒、爱说脏话、爱sex、还是妈宝,这些都不是让观众无比厌烦的“坏”,而且他们统统都善良,努力,青春,反而显得那些“坏”有点“可爱”。人物的个性饱满起来。相比较起来,主角反而略显平淡。

唯一的女性人物,也没着墨过多。与儿子跳楼没太大关系的“离异”身份、与自己说自己是loser没啥关系的校花日常、与男主反省自己过失没啥关系的“妻子”身份、与年轻男主奋发求成没啥关系的“女友”身份。
这个女性人物,就没对故事的走向有啥推动作用。就算把她拿掉,你也不会觉得“6个男性人物的青春励志故事”里缺点啥。


最后,影片在说什么? → 如何面对失败

我很努力很努力,比所有人都要努力,但我最后还是失败了,怎么办?

可以有如下几种应对办法:
【请适当努力】
【请降低成功的标准】
【请抬高失败的门槛】
【请接受“自己只是平庸的普通人”这个现实】

但是,下面这种办法是陷阱 ↓

如果,【请放弃努力】,
那么,【请不要怀疑,他不是把你当成傻子就是傻子】,
毕竟,【所有让你放弃努力的鸡汤都是毒鸡汤】
躺平,也是要努力才能实现的呀~ 别搞得像是随便一“躺”就能“平”似的~


片子想赚钱,还得是欢乐的;
片子想赚钱,还得是煽情的;
片子想赚钱,还得是大众的;
但赚到钱这个事儿,还是好难~



最初的梦想Chhichhore(2019)

又名:万万没想到(台)

上映日期:2022-01-07(中国大陆) / 2019-09-06(印度)片长:143分钟

主演:苏尚特·辛格·拉吉普特 / 施拉德哈·卡普尔 / 瓦伦·沙玛 / 普拉提克·巴巴尔 / 塔希尔·拉吉·巴辛 / 纳文·波利希蒂 / 图沙尔·潘迪 / 萨哈什·库马尔·舒克拉 / 罗希特·乔汉 / 纳尼什·尼尔 / 阿比纳夫·巴特查吉 / 尼尔·多克特 / 艾比希·约瑟夫·乔治 / 维沙尔·古普塔 / 阿姆里特·卡什亚普 / 什沙尔·夏尔马 / 

导演:涅提·蒂瓦里 / 编剧:比于什·古普塔 Piyush Gupta/尼基尔·麦罗特拉 Nikhil Mehrotra/涅提·蒂瓦里 Nitesh Tiwari

最初的梦想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