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给这个影评加个题目的,想了很久也没合适的,那就将就用影片的名字吧。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和电影里表达的一样。有些情感,不能理解,难以接受,但不代表它不存在。有些情感领悟了又不一定能说出来。荒诞的情感往往迸发于我们的现实生活被挤压畸变。如今社会的进程常常把人们的情感淹没,而且一些社会卫道士还总是拍着胸口说是社会变好了。我不敢说社会进程不好,但我敢说以下这些肯定不好。
胡乱的推行城镇化,不从实际出发肯定不好;盲目的追求GDP,不管贫富差距肯定不好;主观的限制文化产业,过度考虑体制问题肯定不好。在城市,把小孩都送入各种培训班补习班,把老人都赶进养老院,不去想他们的感受,绝对不好;在农村,把青壮年逼到城市,把小孩老人扔在家里,不去管他们的生活,绝对不好。
其实以上说的都是影片要表达的思想。按捺不住情绪,就先一股脑说个痛快了。这部片子是参加文学院青年电影展活动看的。一大帮子喜欢看这种沉闷枯燥的人,坐在一起观看特别舒服。完了还形式上的交流了感受,我还在他们特意外的情绪下,说了一段特傻逼的话。反正也是一次经历吧,谁让我喜欢这种电影呢。
前些日子听说一个新闻,一个忘了名字的村庄,因为政府推行人们死后进行统一的火化制度。村里的几个老人联合起来集体自杀,抵制这种制度。当时看到也没当回事,似乎觉得这和强拆之下的自焚一样平常。看了电影,觉得影片怎么和新闻这么巧合,讲的都是一样的问题。
李睿珺导演的家乡,甘肃张掖高台县,他发动家人和亲戚拍了这部电影。老人有一个儿子和一个闺女,一个孙子和一个外孙女。他和很多农村老人一样过着平淡无聊的生活,天天和大家一起在树下乘凉,打牌,抽烟,若有若无的闲谈。村里看不见壮年的身影,全是小孩,老人和妇女。儿子,媳妇,女儿对老人也很好,远嫁县上的女儿还会时常来看老人,并给他接到家里过中秋。然而死亡的敏感和儿女漠视老人的情感打破了这种平淡。老人不愿意死后被拉到火葬场化为一缕青烟,老人认为村里湖泊芦苇荡中的野鸭子是白鹤,老人认为死了埋在土里,白鹤会载着他到天上。儿女不理解,老人也只有给孙子和孙女倾诉。然而这种情感却得到了小孩的相信。在老人看着自己老友的坟,因为家人偷偷的把他埋在玉米地里而被村主任带人挖走之后,看着栖息白鹤的芦苇荡子,因为村民要储存过冬草料而被割扫而空之后。他和孙子做了最后的讨论,决定让孙子把自己埋在湖边的的树下。
荒诞的老人和荒诞的小孩上演了一出荒诞的戏。老人一直望着大树寻找白鹤羽毛的执着,就像《太阳照常升起》里的疯妈找金鱼绣花鞋;小孩骑着代步工具棍子马的快乐,就像《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傻子骑着木马;老人看着孙子在树下挖埋自己的坑的绝望,就像《不可饶恕》中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不断挥舞锄头挖坑埋自己的妻子;小孩玩耍将自己埋在沙子里闭气的平淡,就像《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里廖凡让人将他埋在沙子不断数数。
因为在西北待了四年,看着片中那些熟悉的村落会很感动;看着中午那种强光留下的影和那粗暴的光呈现的色彩会感觉特别美。因为我来自农村,我很理解那些小孩和老人的感受。看着小孩因为在路上画着树而拦住过往的车辆会亲切;看着孙子用脏手给老人擦眼泪并安慰他,会无比的动容;看着芦苇荡子被割掉,就像我以前看《狼图腾》天鹅湖被糟蹋,那种撕心裂肺的感觉特备明显。
另外本片的音乐总给人剧痛的感觉,西北粗犷的音乐加入现代的一些元素。本来唯美的画面配上这种聒噪的音乐真的给人另一种震撼。节奏很强的音乐,让心在本该舒缓的时候受到拉扯,情感的东西你不由自主的就会去思考。非职业演员中小孩演的最好,居然能应对几个难度很大的长镜头。孙子和老人之间的感情戏被演绎的那么真实与动人,可以说是此片最大的亮点。
郝杰在《光棍儿》中,用老人的情感生活去反映农村的婚姻状况。李睿珺在本片中,用老人的死亡问题来反映社会进程中乡村的传统习俗受到的摧残。还有更多的更大的问题隐藏在生活中。电影只是一种表达方式,它带领我们去反思。所以我们不应该再漠视了,我们必须去面对它,想办法解决它。
最后谈一下和导演一样的隐私经历。导演让片中的小孩看到《西游记》中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下,而嚎啕大哭一定是童年的经历。我看到这里我很欣慰,因为小时候我看到《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大战方纳大军,我也哭的很难过。也许很多人不理解这种情感,就像不理解老人和小孩的特殊情感一样。那我们也只能像老人一样,用怪诞的行为,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

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2012)

又名:Fly With The Crane

上映日期:2012-09-05(威尼斯电影节)片长:99分钟

主演:马新春 Xinchun Ma/汤龙 Long Tan/王思怡 Siyi Wang/张敏 Min Zhang

导演:李睿珺 Ruijun Li编剧:李睿珺 Ruijun Li/苏童 Tong Su

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相关影评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