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不知道在气闸外忘记一切,满眼满心只剩下宇宙的Dr. Michael J. Massimino是不是这个感觉。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不知道最后拍了拍哈勃,并向他敬礼的Dr. John M. Grunsfeld有没有这样的感慨。爱总有开始,未有结束。——不知道眼含热泪说出“Hi, sweetie,I love you”时,Dr. Story Musgrave会不会也是同样的不舍。

Dr. Michael J. Massimino与哈勃合影

Dr. Story Musgrave对哈勃表白

这是一部值得去院线IMAX看的纪录片,虽然因为疫情,只能待在家里,但在一个小时四十分钟的时间里,真有种莎翁所言“我虽身在果壳之中,却仍自以为无限空间之王”的感受。在动辄几千万光年,几十亿年的星系图像面前,很难不感受到自己的渺小。

但这种感受绝非苏轼所言“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而有点像尤瓦尔·赫拉利成名作的书名——从动物到上帝。因为哈勃,一个寿命只有不过百年的物种,有机会看到百亿年前宇宙的景象,也有可能窥探到宇宙未来的天机。

当人类的外祖母Lucy站在非洲大草原上仰望星空时,当李淳风、袁天罡夜观天象试图预测王朝未来祸福时 ,当哥白尼拿起望远镜写下《天体运行论》并笃定太阳是宇宙中心时,他们绝不会想到这些星星点点的东西,在哈勃的眼里,是另一番图景。他们不是面目模糊的小光点,而是用言语都难以形容的样子,奇谲壮丽、形态各异;天象不是天罡地煞或是十二星座,但真的能让人坐上“时空机器”,去看宇宙大爆炸之后的样子,去探索宇宙加速膨胀的秘密。太阳更不是什么中心,茫茫宇宙里,星系何其多,我们都够不上其中之万一......

“创生之柱”

影片的叙事非常平实,抒情也极其克制。几个参与过哈勃维护的宇航员讲述自己执行任务的准备与过程,几位利用哈勃产生了重大科学突破的科学家讲述自己的科学发现。如果没点理工科基础,也许还听不懂。按照时间线索,大量采用了当时的新闻报道和实际录像。

但这不代表故事平淡,或是感情匮乏。

我们编写了这么多太空故事,从电影诞生之初,就有了《月球旅行记》(1908),但是我们编不出这样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故事的主角竟然是个垂垂老矣、伤痕累累、战功赫赫的太空望远镜。他的经历连宇航员都难以置信——十几亿美元制造的东西上天了才发现镜头不行?不止宇航员,科学家也有束手无策的时候——好端端的螺丝直接被宇航员拧歪了门打不开?

除了失误,还有巧合,连宇航员自己都说,哈勃好像能知道什么时候有人来维修,2009年最后一次执行维修任务前,哈勃的摄谱仪、巡天照相机,重要的零件都坏了。当哈勃命悬一线的时候,正在执行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回答人类心心念念的问题:宇宙的命运是什么。巧合完了就是奇迹,这样一个跌跌撞撞上天,维修了好几次的大家伙,就跟超级英雄打怪升级一样,挺过了一次又一次的质疑和危机,最终给人类贡献了无数的科学奇景。

从岌岌无名到一拍成名,从“最大失败”到无与伦比,哪个编剧敢这么编剧本?

给哈勃戴眼镜

我们拍摄了这么多关于文艺片,好像穷尽了我们一切智慧去体察人类情感,却最终在这部纪录片面前败下阵来。当哈勃望远镜的“近视”被治好时,控制室里有人欢呼,却也有人面无表情,只是盯着他传回来的清晰图像失神;当宣布航天飞机将进行最后一次任务时,话音未落,全场掌声雷动;当说到最后一次任务时,热爱哈勃的航天员却说自己没有悲伤,也许是因为知道哈勃一个人也能继续在太空过得很好......

当影片最后,宇宙画卷铺开,航天员们祝哈勃30岁生日快乐时,我不禁泪流满面。这种宇宙力量带来的情感张力,这种无数人的情感联结,又岂是演技能够企及。

孩子们为哈勃集资

拯救成功后掌声雷动

《星际迷航》中有一句台词:“太空……人类的最终边疆”,我想把这句话改一下——太空,每个人心灵的边疆。哈勃不仅改变了无数科研人员的命运,让一些人胆战心惊,让一些人实现儿时梦想,让一些人获得了诺贝尔奖,即使是平凡的我,也能够和哈勃望远镜找到一些让人感动的联系。

哈勃在我生日时拍摄到的宇宙

2019年10月,我参与的《美国科幻电影赏析教程》一书出版。在我负责收集和审阅的部分,我特意将哈勃放在了90年代美国科技成就的开头,并就加上了两张照片。在脚注里我写到:“哈勃超深空时长,是我们已知的最深远且清晰的宇宙图像,揭示了最遥远、最黯淡的星系。”可惜的是,这样一张震撼人心的图片,因为黑白印刷的缘故,有些模糊不清了(也许哈勃没有带上“眼镜”时看到的就是这样的宇宙)。

夹带私货夸哈勃

2020年4月25日,哈勃生日的后一天,我完成了自己论文的一稿,这是一篇非常让人头秃但也让我快乐无限的论文——《美国科幻电影中的时空观发展》。里面我写了这样一段话:“ The everlasting concern of space and time, on one hand, generates because all human activities contain these two factors. On the other hand, space and time are inextricably linked to the most decisive philosophical proposition – the root/origin of the world.“ 什么是时空,千万年来,人类苦苦追寻这一问题的答案,并期待着从中发现命运的痕迹。

如果没有哈勃,我的这篇论文根本无从写起。

在阿方索·卡隆的《地心引力》中,桑德拉·布洛克与乔治·克鲁尼就是去太空维修升级哈勃望远镜。如果没有哈勃望远镜观测到的黑洞图像,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星际穿越》或许做不出那么奇诡的视觉效果。哈勃描绘的 “创生之柱” 更是直接出现在《星际迷航》和《银河护卫队》中。

《星际穿越》里的黑洞

这是一个缺乏宏大叙事的时代,但正如王尔德所言:We are all in the gutter,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父亲说了一句话:“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有了这么高水平的科技,如果不去探索宇宙,追问终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又有什么事情可做呢?”当中国的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时,有人这样评论: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无关时代,无关地域,宇宙是人类作为一个共同体的终极追问。

凭借对超新星爆炸中死去的恒星光迹的研究,发现宇宙加速膨胀从而获得诺贝尔奖的亚当·里斯,与纪录片里提到的:“中国天文学家曾在公元1054年7月4日目睹过这一现象”中的“中国天文学家”,在这一刻,因为哈勃望远镜,仿佛携起手来,共同完成了一个人类的心愿。

恒星光迹

一张图片记录近130亿年的历史

宇宙是最宏大的叙事,无论什么人,看到这四方上下,古往今来,都能够暂时摆脱生活的平庸,有更宽阔的愿景和更充盈的幸福。当影片的镜头,随着超深空视场所拍摄到的图片,一步步从现代走回到远古,不由得让人想起1968年阿波罗8号实现首次人类登月时,航天员威廉·安德斯的回忆:

“能够亲眼看到地球是那么渺小,令我顿开茅塞,这就是最大的哲学,甚至完全打破了我以往所有认知的根基……把眼球贴近宇宙飞船的窗户,就会看到差不多半个宇宙……那种感觉,倒不是地球有多渺小,而是地球之外的世界有多么广阔。”

“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认清明日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天文学家Ediwin Hubble的名言

就像影片所说的,哈勃至于人类,已经不再是一个昂贵的,命途多舛的,里程碑式的科学仪器了,而跟我们有了更深层次的情感联结。他不仅是人类目力的延伸,更是人类千百万年来梦想的延续,时空无边界,探索无止境。

不知道在群星闪耀的太空里,当哈勃孤独走向终点的一刻,不知道他会说什么。是美式幽默一把说:“不是只有《星际迷航》才能让你们的视野满是星星了,我也可以,而且比这个肥皂剧做得更好。”

纪录片开头

还是会引用《银翼杀手》里的这段经典台词:

“ I’ve seen things you people wouldn’t believe. Attack ships on fire off the shoulder of Orion. I watched c-beams glitter in the dark near the Tanhauser Gate. All those...moments will be lost...in time. Like ... tears ... in rain. Time ... to die. ”

哈勃,生日快乐


哈勃三十年:揭示宇宙奇观Hubble: The Wonders of Space Revealed(2020)

上映日期:2020-04-24(中国大陆)片长:100分钟

主演:未知

导演: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