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背景取材于1992年南斯拉夫内战中的波斯尼亚和塞尔维亚种族冲突,描述了一个有着远大理想的铁路工程师卢卡,带着妻子和儿子离开首都贝尔格莱德来到波斯尼亚山区修建铁路,却不幸在内战中遭遇了妻子离开、儿子被俘杳无音讯等不幸,同时也幸运地遇到了异族姑娘萨巴哈,两个人在患难中堕入爱河,然后命运的结局却是要用真爱交换儿子,他只能选择家人,最终他陷入无比的痛苦之中,在自杀不成的情况下,他准备挣脱一切束缚去寻求真爱。

导演用戏谑的手法表达了对战争的蔑视,他没有采用血淋淋的画面来展示战争的残酷,只通过在隆隆的炮声、不断掉下来的墙土、被破坏的一片狼藉的家园来表现,相反他用了大量轻松诙谐的音乐,荒诞不经的狂欢场面,与关注战争相比,他更关注人性和对自由的追求。
男主人公卢卡为了国家的理想,强迫妻子离开热爱的舞台和万千粉丝,儿子放弃市中心的生活,来到了偏远的人烟稀少的波斯尼亚山村,为此妻子患了很严重的心理疾病,郁郁寡欢,儿子也远离了进入国家队的梦想。然而这些并没有动摇卢卡的理想,即便在儿子同时获得了最喜爱的球队的通知和应征入伍的通知之时,卢卡依然不顾妻子、儿子的情感,帮儿子做出参军的决定,他是如此的顽固,为大局舍弃小我是他一贯的原则。然而在妻子离开和儿子被俘后,他心急如焚,一个意外的机会,他获得了一份礼物—波斯尼亚家族身份地位较高的穆斯林姑娘—萨巴哈,原本是为了作人质交换儿子的,但他们在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彼此无法离开对方,这段超越了种族冲突的热恋和儿子的亲情让卢卡在选择上陷入了两难境地。他的朋友--大尉朋友阿列克西奇曾警示他:这不是你个人的战争,这是别人的战争,是败类的战争,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
导演希望表达的是战争于平民无关,意识形态的冲突、民族的冲突细化到每个人的身上时,无论是贪吃却因拒绝行贿和走私而被暗杀的前市长,还是敌对民族身世显赫的姑娘萨巴哈,还是向卢卡隐瞒了战争事实的大尉朋友,其实都是真善美的,有血有肉的人,不应让政治上的冲突由老百姓来承担。老百姓牺牲了家人,牺牲了财产,牺牲了环境,牺牲了家园,牺牲了自然,牺牲了爱情,牺牲了自由,什么都没有了,为的却是一场别人的战争,为别人的贪婪和利益冲突而买单,导演在痛斥这种违背人性的战争和政治,所以他在人质交换的情节中为卢卡设置了一个障碍,让双方最后未能如愿的同时,也设置了一个希望,就是卢卡在家人团聚后,在大尉朋友的开导下,经过痛苦的思索,最终选择了放弃思想的约束,遵循内心去追求自由和真爱。
在导演对爱情的歌颂中我们不能忽视一个重要的角色—母驴米丽察,她在片子开端就出现了,是以一个失恋者横在铁路中间企图自杀的形象出现的,无论用任何方式都无法阻挡她的决心,最后卢卡吹了一首应该是军营的或是进行曲之类的政治意义的歌曲时,她掉头跑掉了,导演处处在用细节来展示自己对政治的蔑视。米丽察经常在爱情的镜头前出现,每次在见证坚贞爱情的场景,都有她的身影,男女主人公热恋时她兴奋地尾随着;在萨巴哈被同族人枪击受伤,卢卡倾尽全力救助她时,她在门外守候;在联合国主持的交换人质场景中,她也不合时宜地出现在现场,阻挡在人质交换的桥边,一个士兵怎么也拉不动她,绳子断了,强壮的士兵摔倒在地,换成是两个也还是拉不动,多么辛辣的暗讽!她就是爱情的象征,士兵是虚伪政治的象征,在力量的角逐中,导演无情地把政治晒在一边,这也是为最后的结局做了铺垫,米丽察在卢卡意图卧轨自杀时,再次挡住了飞驰而来的火车。最后卢卡和心爱的人骑在爱情的驴上走向远方,在导演看来,没有什么是可以阻挡爱情的。

导演对政治的戏谑还表现在最初因内战从克罗地亚跑出来的熊,来到塞尔维亚胡乱杀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习惯性溜出铁托的语录;欢迎新市长上任时,卢卡的歌唱家妻子在表演高贵的样板戏时,用的却是极其滑稽夸张而又低俗的舞蹈动作;开往前线的坦克炮筒上歇息的和平鸽;交换人质时,按政治煽情套路采访人质的记者,在问到“你是否愿意为波斯尼亚的自由而献身“时,却被卢卡的儿子米洛什以响嗝的荒谬行为来回应等等场景中。导演用了很多的暗喻,痛快淋漓地讽刺着战争、政治,不要再用谎言和格式化来欺骗真诚善良的人了。在过去那种特殊的体制下,借用主人公卢卡的话:智慧年年进步,可心灵不断倒退。

生命是个奇迹Живот је чудо(2004)

又名:生命是奇迹 / Life Is a Miracle / Zivot je cudo

上映日期:2004-05-14片长:154分钟

主演:斯拉夫科·斯提马科 / 娜塔莎·塔普什科维奇 / 乌克·科斯蒂奇 / 亚力克斯桑德·贝奇科 / 米尔亚娜·卡拉诺维奇 / 维斯娜切瓦里克 / 尼古拉·科约 / 达沃尔·贾尼奇 / 达娜托多罗维茨 / 温内莎格拉丘 / 

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 编剧:Emir Kusturica/Ranko Bozic

生命是个奇迹相关影评

C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