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这部电视剧是吴镇宇早期在TVB很出彩的几部戏之一,过了二十年再来看,依旧被它打动了。
不是因为情节。

这部剧一共25集,前六集看得都很郁闷。剧情拖沓,没亮点,看起来很闷,让我一度不想再看了。但是为了看吴镇宇我还是硬挺着看下去了。
还好,就像剥了皮的桔子,情感像汁水一样溢出,越来越有趣了。
但毕竟是二十年前的东西,有些桥段和情节现在看起来很不能理解,有的地方我看着甚至都想抽那编剧,简直就是太扯了!
但这剧的戏文部分,线索就是一个憋气,从头憋到底。悲剧赚人眼泪,好卖钱嘛!所以,所有不可以的都变成可以,好人被冤枉,坏人坏到底。
不过,其中有几个部分,其实很薄弱的。不过除去编剧的功课不说,演员的表演还真是没什么太多挑剔,吴镇宇就不说了,温兆伦陶大宇这些人也都是吃这碗饭的,那些配角,女人,也都挺出彩的,至少比现在,二十年后的国产电视剧里那些讲一口生硬戏剧味普通话的人强多了。

一,杨志标——陶大宇
这个人从一出场就知道他是一个坏人,一个从头坏到脚的坏人。从他说第一句台词起,只要是有点看电视剧经验的人都会知道,这个人口蜜腹剑笑里藏刀阴险狡诈狼子野心。但是这个人物的设定本应该更丰富的,再深点挖掘一定会有料。比如说,所有剧情简介都说了,这是一部关于三兄弟怎么怎么情义的故事,可是这片里从头到尾只看到陶大宇怎么害这两个人了,至于他们以前怎么兄弟情深后来又怎么反目成仇,在第一次复合之前根本没说明白,只是一句话带过。毛主席教导我们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但是在这里我只看到理由不坚定的恨,图财可以,报仇可以,但这些都不能成为如此恨的理由。如果一定要给这个坏人一个正当的坏的理由的话,那我们只能用心理变态来形容他。但是这样一来就没意思了。他的变态是要通过正当的邪恶来表现的,可邪恶夺去了变态的光芒,因此,他就完全成了编剧的牺牲品。
如果他可以把这个坏人演得更具人性一点,这部剧会变得更饱满。试想,如果让黄秋生这个变态中的典范来演,这个坏人应该会抢去主角不少风头。
但那个年代,应该是大环境不允许把坏人演得更像好人,所以,这个角色本应绽放的光芒,被淹没了。

二,姚家诚——温兆伦
和陶大宇那个坏人一样,这个人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好人,好得无可挑剔,好得让人想抽他。
可能编剧大人故意要把这个形象设成一位贤良淑德的极品好男人,但是可能是演员长相的问题,他除了在任性的时候表现得还像个男人,其它时候真的,容我直说,就是一个优柔寡断的小白脸。但是如果只是把他设定成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人,那么像什么孝敬父母爱护姐弟关心员工体贴妻子这些方面,他还真是做到位了。但是在有些情节上,他体现出的自私自利让我看着就恶心。不知道这是不是剧情的BUG,或者是编导故意的?姑且是故意的吧。
总体来看,温SIR演的还可以,那时候就需要这种小白脸嘛。

三,程浩——吴镇宇
也许以上两位的设定只是为了突出吴镇宇所演的程浩,让他亦正亦邪,性格饱满吧?那我真的是误解了编导的良苦用心,把那两个人说得一文不值。
话说吴镇宇这个角色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主角。从开篇到结尾,看镜头就知道了,最先出场最后拉幕的。它不像陶大宇一件好事没干过,也不像温兆伦一件坏事没惹过,他做过好事也做过坏事,但他被人肯定的原因不在于他做坏事是被迫的,而是他打心底里想做一个好人。所以无论他做什么坏事观众都会原谅他——这也是编剧对他的偏向。
那么,从他开始是这个角色的时候,他就把这个角色填充进了很多丰富的情感和细节在里面。比如和三位女友和一位暗恋女友之间的情感,他的处理都是不同的。对前妻的责任感,对死去女友的不在乎与后悔,对最后一位妻子的珍惜和不舍,对暗恋对像的守护,与这四个女人的对戏是片中最好看的部分。还有对儿子的思念,对兄弟的包容忍耐,对干妈的孝顺听话,编剧故意给他这么多料让他好好烩一锅汤,结果他添进自己的演绎,炖了一盅佛跳墙。编剧爽了,观众也爽了。
话说坊间一提到吴镇宇的表演才能就会搭上这么一段:说拍《灰网》最后一场戏的时候,编剧让他戴上头套的时候,哭,把头套弄湿。结果吴SIR就不同意了,他说,你是想让观众哭还是想让我哭?你要是想让观众哭你就别让我哭。结果这厮跟导演死磕,愣是把剧情给改了。我这回注意看了,戴上头套再哭,怎么看怎么像黑色幽默,搞不好喜剧结尾了。而吴SIR在结尾处一挥而就,情感流露浑然天成,根本没跟眼泪太过不去,这样处理,比弄湿头套不知好多少倍。
但吴镇宇也并不是完美的,这里面最奇扯无比的还是剧情的逻辑关系,其实根本不需要吴舍生取义也完全可以判温无罪的。三个人团伙犯罪的话根本没理由在机场打起来啊!即使团伙内部有矛盾也不可能在这种时刻犯这种低等错误啊!如果真的是温主谋用得着陶大宇出场么?于是又是编剧大笔一挥,让他们都死吧,让吴镇宇做圣母吧。这么不坚挺的剧情就这么出炉了,为了节约拍摄成本吧?总之这个结尾收得太草了,经不住细琢磨就能推翻。
不过这样处理的好处是,给吴镇宇的角色又加进了一个智慧的标签进去。虽然这个称号来得有点诡道。

四,阿檬
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没性格的角色,单细胞生物,别人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但是当给他安排感情戏的时候我真的是兴奋了。本来可以把这个小子的情感世界描绘得更加丰富多彩的,可惜跟他演对手戏的女角一去不返了;本想能深入发展下去的,可没想到马上编导就让他跑陆了。之前的成长戏也是,光说他和程浩的兄弟之情如何深厚,可是有骨无肉,除了住在一起这一点,别的什么都没编,哪怕给一点点细节表现一下也好。所有的细节都是吴镇宇表现出来的单方面的对阿檬的关怀和体贴,可对于阿檬,一点回应都没有。
编剧无情地扼杀了他原来可以展现的美好未来,但值得欣慰的是,后面的戏里又把他写回来了,虽然还是那个没性格没主意的角色,但好歹多了一点点的有勇有谋,也算是把他情感戏写死的一种补偿吧?

五,女人们
到最后一集的时候,女人除了以哭做伴奏外,好像没有别的表演了。
但这不能说明这些女人演得单调,相反,前24集如果没有这些形色各异的女人,这部戏将会失色很多。
前妻阿玲:这是一个想追求幸福,但自己又无能为力的角色,她的出走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原因。虽然她出场的次数不多,不过这个女人给人留下的印象还是很深刻的。追求自己的幸福,有错么?
女友阿珠:这个角色要不是被写死了,肯定也是个狠角色,后面的情节就不一定往哪个方向发展了。这个人敢爱敢恨的一面应该是给人印象最深的了,而她骨子里的脆弱也通过最后一死华丽呈现。总体来说,这是一个可爱的角色,也是一个令男人头疼的女人,演员很成功,两方面都拿捏得当,让人看完之后印象深刻。
妻子阿红:我只记得她咧开嘴大哭的样子了,其实她是一个很漂亮的姑娘,可是不知道为什么结尾要让她不停地哭不停地哭,哭到没有美感,哭到连美好的东西破碎都纠不回我的心痛。其实她最好的一场哭戏不是最后离别,也不是婚礼现场,而应该是串通翻供的时候。同样,这也是吴镇宇演得最出彩的一幕。这场戏的突然与激变,把两个人的情感与无奈清楚地抛洒在众人面前,前一秒还在热吻,下一秒紧接着便是反目。她的惊讶,不舍与心痛,没有一丝表演的做作在里面,真实到令人焦灼。
暗恋君妍:其实她的戏是最多的,从父子情的戏开始就有她参与。而她表现得永远都是那样大方得体,不越格,不出轨。她和程浩的友情,是最真诚的由单方向双方的成功转换;她和家诚的爱情,是有曲折的终成眷属。如果说她的演绎还有什么缺憾的话,就是在最后和程浩离别的时候没有单独说一句台词,了却观众的暗恋情结。不过吴镇宇的眼神弥补了这一切,含蕴得心酸又温暖。当时如果她不只是在哭,而是回一个眼神的话,这个角色就更完美了。
姚母:这个老婆婆演的是传统意义上的TVB式婆婆,一切该具备的优良品质她都有了。她留给我的印象是一个老式的家庭主妇,明理,善解人意。她在情节中也起着一定程度的穿针引线的作用。中规中矩,这个角色可以打八分。
家姐:这也是一个悲剧人物,从头悲到尾。可是演员没把它彻底悲下去,她也有反抗,也有希望,也有她涅槃后复生的一面。特别是和虾哥的对手戏,虽然TVB味很浓,不过确实让人看得心潮起伏。绝望与希望交织,杯具也有变洗具的时候。
阿红的妹妹:本来可以跟阿檬有一段好戏,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只是留下一段浪子回头的短暂记忆,好像没绽放的花朵,未成年便死去,可惜。而且这个演员的表演,很像TVB群众演员,你闭着眼睛都会猜到她会用什么表情说出什么样的台词。

六,男人们
男性配角里,编剧最偏向的可能就是虾哥。虽然出场不多,但是也算是性格突出。有点大众脸,不过看起来很舒服。
姚家信是比较讨厌的那些里比较突出的,不知道是故意要演成这样还是弄巧成拙,总之这个角色招人烦的一面很成功地被塑造。
姐夫?就是包养家诚姐姐的那个老男人。只出现了几集就移民了没戏了。他出现的时间虽然不多,不过这个角色还是挺丰富的。即有骄横又有体贴,角色到了这种正反都有戏的地步,离立体也就不远了。


一不小心又搞了这么多。
这是一部可以看一看但除了演员的表演别的真的没什么值得回味的电视剧。
把每一场景分开来看,每一个都是一张不错的照片;但如果组合到一起,就不一定是一场完整的电影了。
所以,每集,分开,单看,会好很多。

灰网灰網(1991)

又名:On the Edge

主演:邓萃雯 / 吴镇宇 / 温兆伦 / 张凤妮 / 吴丽珠 / 姚正箐 / 

导演:赖建国 / 徐正康 / 编剧:赖建国 Kin-Kwok Lai/赵崇基 Sung Kee Chiu/黄俊文 Chun-Man W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