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极度空间》1988(They Live)
带上具有“意识形态批评”功能的眼镜,看到了民主之中的独裁,社会无形秩序支撑个人表面自由,人类受“异形”控制。>>>意识形态是我们自发与社会建立的关系,知晓真相的痛苦让你放弃获得自由,因为生活在谎言中不需要经历痛苦。Freedom hurts.

2. 《音乐之声》1965(The sound of music)
精神分析的基本观点是如何区别享乐enjoyment和单纯快感simple pleasures。“Climb every mountain”>>>“假装去放弃,因而你可以拥有全部”,这也是意识形态运作的关键。
大部分心理学案例表明罪恶感不是源自过多的快感,而源于无法(充分)享受快感。

3.《Different Dances》2000(可口可乐广告)
后现代社会的商品本质属性:享乐主义(你有责任要消费要享乐)与欲望膨胀(欲望永远不可被完全满足)。
The more you drink(consume), the more thirsty(desire) you get.
>>>Desire is for desire itself. The desire to continue to desire. 因此过剩(excess)永远伴随。
引出关于“剩余”的另一案例:健达缤纷蛋。
反形而上学(透过外在看本质)的教诲:We aimed at a higher goal precisely in order to be able to enjoy the surface. The surplus(过剩) enables the enjoyment of the surface, which makes it a perfect commodity(商品).

4. 贝九《欢乐颂》的普遍适用性
政治运动:德国纳粹用于公共庆典活动;苏联作为共产主义赞歌;中国文革期间被认为是先进资产阶级音乐;南罗得西亚作为国歌,认为是对民族独立解放的宣扬;东西德期间的奥运会播放贝九代替两方国歌;1992年定为欧盟盟歌……>>> An empty container open to all possible meanings, however this frame is never as neutral as it appears. >>>

5.《发条橙》1971 (Clockwork Orange)
Alex最爱贝多芬,而贝九的各乐章在影片中被巧妙运用。“第一乐章,贝清楚认定其属于意识形态。而第二乐章描绘的是官方意识形态未能束缚和驯服的部分。贝在纯粹音乐作品里实践着意识形态批判。”

6. 《西区故事》1961 (west side story)>>伦敦骚乱 2011
the contradiction of ideology function between classical(经典式:我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但仍去做) and cynical(犬儒式:我明白其中的道理,但还在做)
消费主义与暴力

7.《出租车司机》1976 (taxi driver)
它将暴力行为的爆发导向了它极端自杀性的维度。幻想的惯常模式是建构自己被他者所欲望的虚构场景,但实际情况是“受害者”拒绝被拯救。因此自杀式暴力是对混沌现实的血腥干预。>>>美国军事上的“人道主义干预”

8.《大白鲨》1975 (jaws)
鲨鱼象征着众多恐惧的单一集合,因而消灭单一目标解决了面对多重恐惧的困惑。 >>>法西斯主义
一种解释社会恶化的保守意识形态叙事:并非是社会发展的固有矛盾,而是外来侵略者造成的结果。在意识形态的系统里,需要一些虚假而具体的形象去固定想象。

9. 《歌厅》1972(cabaret)
《明天属于我》>>>德国战车《航行》 对纳粹军国主义元素的解放与玩弄。

10.星巴克咖啡
在坚决追求资本扩张和生态意识之间,企业社会责任包含在消费主义里。
本雅明:we experience history not when we are engaged in events, only when we see the waste of culture being halfly taken by nature, and at that point we can get what history means.
后灾难电影的救赎价值 “真实的惰性”(inertia of the real)

11.《泰坦尼克号》1997(Titanic)
通过短暂自然灾难,爱情在理想层面得到永恒救赎。然后通过灾难和爱情两个元素,掩盖了真正意识形态上的信息:上层阶级试图通过无情占有下层人民的生命力来获得新生。

12.《全金属外壳》1987(full Metal jecket)>>>《如果》 1968(if…)
不成文(淫秽)规则对融入社群并获得群体认同至关重要。

13. 《黑暗骑士》2008(the dark knight)
用谎言维持秩序。柏拉图”高尚的寓言“ >>> 美国在伊拉克的战争>>>以民主之意、宗教之意为所欲为。

14. 《金发女郎的爱情》1965 (the loves of a blonde)
“大他者”(the big other)的两个矛盾侧面:事物的秘密秩序和表象的秩序载体。个体的建构需要虚构“大他者”作为铭记接纳真实想法的中介。>>>雅克·拉康“大他者并不存在,人生而孤独。”

15.《妙想天开》1985(brazil)
卡夫卡:“对于一个现代、世俗的无宗教信仰者而言,(国家)官僚机构是唯一残存的与神圣维度的联系。”官僚机构不可穿透的全知全能就是神圣的快感。

16. 《基督最后的诱惑》(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
歇斯底里(hysteria)的根本是针对决定自我身份的权威说发起的疑问:why am l what you're telling me that I am ? 基督教的独特特征在于将这种歇斯底里的质问移置于上帝(作为主体)身上。 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差异即焦虑与爱之间的差异。犹太教坚守焦虑 “che voglio”: what do you(god) want from me,对高深莫测的神(他者)保持恐惧。基督教用一种臆想的爱解决冲突。

17. 《脱胎换骨》1966(seconds)
梦想的正误:正确的梦想应指向一个超越现存社会以外的维度;而错误的是一种理想化消费主义的反映社会的镜像。

18. 《扎布里斯基角》1970(zabriskie point)
六十年代嬉皮士革命(make love not war)

迈向自由不单是改造现实去配合梦想,而是改变你梦想的方式。
本雅明:“每一次真正的革命,它不仅仅朝向未来,而且也会救赎过往失败革命中那些幽魂,在新的自由中找到归宿。”
有趣的彩蛋:" I may be freezing to death, but you'll never get rid of me. All the ice in the world can not kill a true idea. (Fight ! )"










变态者意识形态指南The Pervert's Guide to Ideology(2012)

又名:齐泽克电影指南:意识形态篇(港) / 意识形态疯癫指南

上映日期:2013-10-04(英国)片长:136分钟

主演:斯拉沃热·齐泽克 / 

导演:索菲亚·菲尼斯 / 编剧:斯拉沃热·齐泽克 Slavoj Zizek

变态者意识形态指南相关影评

|
| • ——
画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