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6-04-20

tong • 慢性:Death is chronic

一个人坐在巨幕厅看文艺片是一种很有趣的体验。有人说在电影院哭了,我没有。灯光亮起的速度实在太快,我沉默地起身,没有掉眼泪。现在回想起来倒是有点难过的意思。



一、关于疾病:
疾病的意义是什么?苏珊桑塔格在《疾病的隐喻》里说,疾病被当做修辞手法或隐喻加以使用。也就是说,疾病并不止是一种物质性的存在,它还给人带来了偏见。以至于当我们提到一些疾病的时候,它似乎成了一件让人羞耻的事。

我以为重要的不是我们为什么患病,而是我们该怎样理解它。神让我们看到自身的局限,设定器质性的障碍。你是肉体凡胎,肉体会老去,也会变质。患病的人终于有大把的时光停留下来,重新审视自我,包含自我的生活——尽管这个过程太过琐碎和痛苦。它可以被不断分解,直到成为吃饭、排泄、休息、治疗这样一些具体的活动。有过陪床经验的人应该很清楚。

重新回到这样不便的时期会使人不堪和困扰,你像个孩子一样,需要别人喂食,洗澡,擦拭身体和私处,处理你的排泄物。

这不是倒退,这只是重新体验,每个人的幼年期都是这样度过的。尽管这不让人愉悦,谁又渴望疾病降临呢。

但这终究是生命过程。疾病让你有大把时光重新和他人相处,重新捡回一点以往不会做的事情。我们在一路小跑的途中突然停下,在这个十字路口四处张望。



二、关于家庭:
电影里面David好几次问病人——你结婚了吗?

他很关心家庭、血缘这样的羁绊,尽管这个问题是没有意义的。

David结过婚,又离婚了。他一个人生活,做护工,用工作和健身填满自己的日常,空闲时间他会去想办法了解自己的看护对象,尽量不只把自己当做一个服务人员,至少在我看来他的温情超过了“义务”的规范。比如他陪着Sara招呼她的朋友,他给曾经的建筑师John买来专业书籍,供他阅读(尽管他几乎翻不动书),或者是叫女儿陪一个人生活的Marta吃饭。

可是他也很活得很孤独。他会悄悄地去网上看他女儿的照片,一张一张地翻她的相册——自拍、和同学的合影、小时候的毕业照……翻来覆去地看。

他在陪着那些没有家人的病人时,偶尔也会想到自己吗?

他的女儿打算学医。有一次他跑到她的学校去看她,一路跟着她走了很久,直到两个人肩并肩才被她发现。他们在阳光底下拥抱,这个镜头特别打动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很希望他有个女儿,无论是戏里还是戏外。

家人的意义是什么呢——在这部电影里,家人是一个缺位的形象,不管是David还是他的病人。Sara的亲人出现在她的葬礼上,John的家人明显和他相处得不太好。至于Marta,她有两个女儿,两个孙子和一个孙女。可是他们都没有出现过。

癌症转移之后玛尔塔撒谎告诉女儿没事,她很难过。

女儿说:那我这个月就不用来看你了对吗?

家人究竟算什么呢?一个护工,或者会比他们更靠近你。我以为感情比血缘更重要。

Sara死后David曾去过酒吧。他说我妻子死于艾滋病。



三、关于死亡:
我喜欢这个译名——慢性。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东西都是慢性的。比如生命,我们被看不见的手推着往前走,随波逐流,可我们绕不开死亡。尽管它令人畏惧,令人难堪,令人苦恼。可它就那样坦然地伫立在那里。

“像是一种陌生又熟悉的,遥远的召唤。”

我们拥有的只是时间,而它就在手中流逝了。我们终于什么也没有。

所以就当做活着是一场慢性疾病,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自己要奔赴同一个尽头。但在结果没有来临之前,你还有机会。

结尾戏剧性太强,我倒觉得可以接受,这就是生活。生活比戏要精彩,毕竟它可没有剧本。



最后的一打废话。

1、想看的朋友推荐去电影院,但是估计近期也没有几场了。有空间感的观影效果还是不一样的。作为独霸半个场子的人,觉得无比喜悦。

2、一部对很多人来说非常闷的片子,需要耐心。(我非常不严肃地边吃边看,忏悔。)
说它闷是认真的:
>>全片只有97个镜头,片长93分钟,接近一分钟一个。比如跑步,洗澡,驾驶……甚至在黑暗里发呆都会持续很长时间。氛围感非常好。
>>没有配乐。
>>绝大部分镜头是静止的。(我意外记得一场镜头运动,没觉得不能忍受。)
来源:http://www.imdb.com/title/tt3850496/trivia?ref_=tt_trv_trv
>>对白很少。开场之后好几分钟只有空气声……我一度以为它是没有对白的。但是难得能在外面看一部安静的电影,挺开心。

3、个人觉得最佳剧本拿得有些过誉。有人指出对寂静人生主人公设定和结局的盗用,这一点不能肯定。不过故事确实不神,平淡,压抑,甚至不算温存。喜欢的人喜欢,不喜欢的人觉得难受。

(顺便吐槽几句,我觉得豆瓣浮现的戾气也是很好笑,评论区吐槽几句就算了,非要骂得入不了耳才行。还有刻意打高分和低分来“平衡”这件事我也觉得很有意思。豆瓣的评分结果本来就走向清奇,谁说一定就公平公正童叟无欺啦。观影这件事实在很主观,别太当回事。)

4、色调和影调不错。一个人在黑暗里的构图也美。

5、记忆非常深刻的是几处跑步的镜头,非常长,看得人都有点喘不过气。可以揣测几个意思。
>>David是注重健康,保持生活规律。他也必须保持健康,才能照顾那些远离了健康的人。我估计他的休息时间不多,所以闲下来也不知道做什么好,只有跑步。唯一能保全的只有肉体。经常在跑了很久之后接上一个静坐轮椅的镜头,反差感。
>>跑步是一种自我宣泄。每天和绝症病人相处,总规会沾染一些情绪。
>>结局也是在跑步里结束,这一笔非常喜欢。走在健康的路上走向生命尽头,甚至觉得荒诞。
一次意外就是结局——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寻常日子里。

6、关于TIM ROTH:
他老了,可是他依然那么好。
说实话这部片子总觉得温情不足,可能是剪辑过于压抑,看得我有些难受。但我爱他。
献上我的爱与敬意。

走出影院的时候,阳光很好,天蓝得发亮。想到“自己还活着”这一个事实,竟然有一些恍惚。人不应该自省,应该没心没肺地活着最好。可我忍不住。

我小心翼翼地左右四顾,很快地穿过了马路。我走在慢性的路上。

慢性Chronic(2015)

又名:非常看护(港) / 慢性病(台)

上映日期:2015-05-22(戛纳电影节) / 2015-10-21(法国) / 2016-04-08(墨西哥)片长:93分钟

主演:比茜·图诺克 / 蒂姆·罗斯 / 玛莉贝丝·梦露 / 大卫·达斯马齐连 / 克莱尔·范·德·波姆 / 莎拉·萨瑟兰 / 塔特·艾灵顿 / 罗宾·巴特利特 / 迈克尔·克里斯托弗 / 乔·桑托斯 / 劳拉·尼米 / 卡丽·科尔曼 / 蕾切尔·皮卡普 / 内莉·诺温德 / 

导演:米歇尔·弗兰克 / 编剧:米歇尔·弗兰克 Michel Fran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