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电影美学老师布置了两部片子来看,《达芬奇密码》和《轮回》。徐老师说他喜欢《轮回》这种非日常的电影,估摸着这种电影可以让高逼格的观影者有充分的阐释余地。我逼格不高,大概看出了一些这部电影里带来张力的二元关系。

自然与人类
蛮荒与文明
传统与现代
宗教与世俗
生产与消费
东方与西方
中心与边缘
建构与解构

但是我觉得这个片子欠缺逻辑性和组织性,只能靠观影者来把这些散在的镜头对比、穿插、联系起来。可能我被日常电影的表现手法下套了,对这样非线性、非逻辑的电影不大喜欢得起来。


-----------------------------------------------------------------------------

以下是本电影的主要镜头以及我的观影手记:

东南亚风情的女小矮人舞蹈

金碧辉煌的寺庙(泰国)
佛像 西藏 喇嘛 圣殿 信徒 小和尚转经 沙画(小和尚围观,这个场景很久)
千手观音

沙漠里的人像雕塑 从白日到黑夜 从亘古到未来
古城 风沙渗入了房间
有烟火气息印记而现在荒无人烟的镇子

精致的宫殿:贴金的壁饰,水晶灯,壁画故事(西方化)
小孩子篦头(受洗吗?)教堂:彩绘玻璃、雕塑(给了特写)、油画(棺材里的小孩)

沙漠(again)、光影在沙丘上移动,枯槁的树木受过烈日的炙烤也等待着星光满天

雪山,溪水里倒映着圣洁,镜像对称多次浮现

丹霞地貌(感觉北京的大裤衩有灵感是来源于此的)

山间瀑布 古老部落的居民长久地凝视(瞪)着镜头,脸上有夸张的涂饰,头带大圆环,耳朵有鼓状的耳环,(感觉这里的人像入定了一样,面无表情)

城市,高架桥,纹身男怀抱婴孩,飞驰的夜景,车如流水马如龙(有一定的未来感)

所在城市像是日本又像是香港(倾向于前者)
类似双胞胎的一对中年男人,格子间里白领工作,此处多次面部特写,一个office man在脸上涂泥,作妖,响起了萨满的音乐,这个仪式感的行为艺术和现代的办公室格格不入,充满了对峙与抵牾,然后是office lady讶异的表情 滑雪场

迪拜(有个类似帆船的建筑物) 群岛 条状沙滩上有好多vila 城市格局 充满对称性 跳水雕塑 刺破苍穹的建筑物 穿着黑纱只露着眼睛的女性在油画前,油画画着穿着泳裤的男人们 剧场 城市人流行进(快进) (到城市场景就比自然场景的节奏快得多) 二次元少女 洗剪吹男特写 亲吻的男女 纹身男女

流水线上的工人(重复标准化的工作)电子垃圾的碾压 (这里生产与销毁构成了轮回关系) 水饺流水线上的工人 肉鸡工厂 特写一个“全身武装”的女工的眼睛 奶牛工厂 生猪工厂 肉食厂 生产终端——超市 坐在购物车里的双胞胎 消费的人群 快餐店 抽脂手术 整容手术 假人 钢管舞 扭动的躯体和欲望(metaphor)舞女面部特写 和服少女从面部特写流泪(之前教堂雕像也是流泪的)

上海黄浦江 河边棚户居民区 棚户少女面部特写 城中村 (估计这部片子有揭示人类的生存境况这样的宏大主题的包袱) 监狱男囚犯做操 女囚在看 监狱犯人群像特写 垃圾场拾荒者群体

火山 童山濯濯 硫磺蒸煮着 冒着黄色的烟气 采集硫磺的工人

市集 洋垃圾拾荒者 棺材(鱼形的 船形的 枪形的) 葬礼 装配手枪 扛枪的部落人特写 持枪的西方人 子弹上膛 满目可怖的军服男特写 国庆阅兵 习武的人群 放哨站岗的士兵 耶路撒冷 汹涌的朝拜人群

场景又切回西藏 沙画被抹去 千手观音手舞的轮转 这时候电影的配乐又重复开头那段

轮回 轮转 圆 重复 对称 无始无往 息而复生,生而复息 世界的运转规律大抵如此
-------------------------------------------------------------------

但是我觉得用故事或者特定的事件去穿插表达轮回的主题更考验导演的野心和才华。这样发散性的给出多个场景画面,各个画面场景之间是弱联系的,很难不给人以PPT或者画廊走马观花的观感。

这部片子应该是三星的,但是纪录片、无对白这样自带逼格的属性,起评分是两星。所以也就可以理解这部片子豆瓣评分五星的原因所在了。

轮回Samsara(2011)

上映日期:2011-09-16(多伦多电影节) / 2012-08-24(美国)片长:102分钟

主演:邰丽华 Lihua Tai

导演:罗恩·弗里克 Ron Fricke编剧:罗恩·弗里克 Ron Fricke/Mark Magidson

轮回相关影评

😂
😂 • 轮回
观
观 • 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