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在树德空间看的,搬运我的影评于此,以下:
你怀着敬畏之心,走向一个24小时书店,我来这个书店来赴我周五晚的纪录片之约。走向一这个空间,小心翼翼,觉得自己应该沐浴焚香而来。
周五晚上放的是走向绝境,毒立电影。
看完之后,我觉得纪录片不该是这样的,心中的神圣和敬畏似乎被冒犯了一般,怎么会有人拍出这种片子,还好意思召集这么多人观看,只觉得导演有些自恋吧!观影前,导演有向我们打招呼,所以在观影时,影片出现导演本人的摆拍,我是心中充满了狐疑,这也可以叫纪录片吗?把三脚架架好,我一个场景一个场景的摆拍。俩条线的演绎,什么哥哥和弟弟,没有一丝交集,只是转场的博弈和哥哥的开车,处理到一起,不说这是他们之间的交集,反倒是这样的转场处理就很出戏,我不知道一个镜头拍的好,影片就可以反复出现同一个镜头吗?这样的毛病,走向绝境和行者问路都大量存在。
我自己不是什么学电影的科班出身,只是一个电影爱好者,看到这样的纪录片,我只能说,现在是个人就能拍电影了吧?懂点摄影,懂点构图,就可以怕了!走向绝境里面的哥哥那条线,完全就感觉是在拍MV,拍婚礼短视频啊,背景音乐还是罗大佑的歌。后来导演倪化轩出来交流,才知道这其实是两个片子剪辑成一个片子,哥哥毛晓东那个线是导演阿诺拍的,而弟弟那条线则是倪化轩拍的,而且大部分素材是自己拍自己!这也验证了我说的摆拍。对于这个纪录片我可是怀着很高的期待过来的,可是影片却给人一种说不出的感觉,立意是两个人都走向了绝境,所谓生的绝境和死的绝境,可是这种传达似乎不够,人物内心的写意不该是这种标签化的,坐在天桥底下也好、自己和自己博弈也好、最后委婉的向死也好,似乎都太片面,太纸片化。我记得有一个场景是弟弟去网吧,借用弟弟的视角,给我们看了网吧的众生相,而对于主人公自己却只是给了几个正面特写,给人一种我不属于这里的感觉,你不属于便不来,为何要重复的闪现这网吧的众生相?还有黑板前读诗的那一段,采石场种树那一段,完全是为了绝望而绝望、为了愤怒而愤怒,什么表达荒芜中的净土,给人一种急于表达、渴望被人理解的感觉。
见到导演本人后,我的质疑慢慢淡化了,导演是一个羞涩有些稚嫩的人,或者说可爱吧!有自己的想法,也承认自己拍的是实验片,说自己以后的拍摄方向是关于人的,对于人的探索,他们三观形成的历程是一个怎样的心理变化,说自己想往这个方向走。提问中,有一个小孩念高中,他说“自己也是准备高中辍学 ,问一个老土的问题,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还会选择高中辍学吗?”,导演给我们的答案是意料中的中规中矩,说虽然现在教务制度不完善,但是你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而选择,而中学这个年纪始终是处于学习的阶段。是啊,什么选择不是别人的三言两语所能决定的,而是需要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我很喜欢他说这个年纪不管是上学还是辍学始终是要虚心学习的!倪化轩导演说自己不喜欢贴标签,我想对于他的介绍说是高中辍学进过皮具工厂,当过钳工学徒这类词,他自己也是无奈吧!有人问他推荐一些纪录片,他自己说“二十二”、“三十二”、“死灵魂”,这类记录片都蛮好的,也承认说自己的阅片量不多,我自己是看过他说的这个系列的纪录片的,也很赞同他说的,而这些记录片我想就是他所说对于人的探索吧,这可比他实验的那部分对于人内心的探索真实而高级的多啊!他说自己一个朋友说过“再牛逼的影片人都不如一个三流导演”,他说自己朋友说的是有一些偏激,但是也不无道理,怎么拍一个好的纪录片,那就是拍,多拍!这和姜文说“影评人评论电影,就像太监评论做爱一样”是一样的。姜文是狂妄的,而他也有狂妄的资本!倪化轩是谦虚的,他谦虚的同时也带着自己的骄傲,我就是这样拍,你们不懂那是你们不懂我,总会有人能懂,而所有的言论也好、影像也好,只要你摆出来让大众看到,都是会有质疑的!我是蛮喜欢这个导演的状态的,以至于他说自己蛮推荐我们看阿诺的“行者问路”的时候,我真听进去了,而且报名了“行者问路”的观影活动。
接下来'有一段行者问路的影评,转贴到行者问路。

走向绝境(2018)

上映日期:2018(中国大陆)片长:65分钟

主演:黄永枝/倪化轩

导演:倪化轩、阿诺编剧:倪化轩、阿诺

走向绝境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