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神走了,再也不会回来了。”

纪录片的最后,孟金福的老母亲说道。伴随着山神离去的,还有鄂伦春族祖祖辈辈积累下来的民族文化,孟金福骑着马独自行走在漫漫雪地,他的背景逐渐融入这天地一涧。作为鄂伦春族的最后一位萨满,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会有那么一天孟金福带着萨满最后的文明,消散于世间。

本片以孟金福夫妇为出发点记录了最后一位萨满的生活,曾经“山岭上的人”随着时代的进步开始了山下的定居生活,“定居像一道线,划开了鄂伦春族的过去和将来”。纪录片所反映的不仅仅是鄂伦春族文明的流逝,以小见大,也反映出当今中国大部分传统少数民族的现状。老祖宗的东西得不到传承,时代的进步使得许多传统的手艺被“替代”,或许已经不再使用白桦树皮做的小船,也不再需要在山岭里生活的技能,但不使用一根钉子制作木船的手艺,以及懂得区分老幼的去打猎,是应该被继承以及传递下去的。“孟金福的枪太老了,老的都不易找到相同型号的子弹,但他不肯换成自动步枪,他认为这样看不出猎人的本领;他更不肯用套索夹子去狩猎,他认为那样不分老幼的狩猎山神是不会高兴的。”孟金福深知,尊重万物生长的规律,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祖辈传下的本能,而做到这一点民族才能更好的延续下去。

鄂伦春人,信神灵,进山狩猎之前会先画一尊山神像,以祈求山神的庇护。山神不仅是鄂伦春人的信仰,也是鄂伦春人的寄托。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怕的,一个忘记信仰的民族是可悲的;也正因如此,当一棵又一棵雕刻有山神像的树木被砍伐时,孟金福所感到的便是源于内心深处的疼痛感,心中没有了神灵,才会不顾一切的去砍伐树木,哪怕树上刻着一尊山神像。山神不仅只是他们的信仰,也是一种约束,心中没有山神,便失去了需要恪守住的那条线。孟金福心痛的不仅仅是刻有山神的树木被砍伐,更是对后代们心中不再有信仰而感到可悲。

孟金福下山生活的那段日子,他整日坐在门前,镜头的前景是正在玩耍的孩童们,形影单只的他显得那么的格格不入,他好像无法融入山下的生活,而回到山中的孟金福又是充满活力的。这之间的强烈对比:孟金福和孩子,和他自己山上山下的生活状态,无一不在向观众阐释“定居是一道线,划开了鄂伦春人的过去和将来。”导演把他想表达的话掰开揉碎融入镜头,用孟金福来映射出整个时代当时所处的状况,以点射面,反映鄂伦春人从传统的山林生活转向文明的定居生活转换过程中的心理世界。

时代必然不会因此驻足,而文明也不会就此停下脚步,那么这个未完待续的故事又该何去何从?

最后的山神(1992)

上映日期:1992片长:40分钟

主演:孟金福 / 丁桂琴 / 

导演:孙曾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