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拾荒者(转载请注明出处)



电影在最后的亮点很多,对民*主现状的讽刺火力也颇为猛烈。士兵在最后被调查员要求参加投票的时候,他投给了调查员,原因是:“我只认识你。”

在谈论电影前,先分享下笔者的一次投票经历。大学时学校给了学生们一份名单,是某市选人*大的一份选举人名单。没有人认识名单上的候选人,唯一可以提供给学生们参考的,就是隶属学校的教授候选人,而且没有多少人认识这个教授。就那样子,笔者投了陌生教授的一票。

电影《秘密选票》深入浅出地刻画了这样一种广泛存在的形式民*主,虽然导演巴巴克是立足于自己国家的现实而出发,但同时也传递着一种其他国家都有的社会共性。差不多两个小时的影片里,巴巴克有条不紊地将这种矛盾诉诸在画面当中,用浅显平铺的手法去化解主题的敏感和严肃,最后以略带轻幽默的意味深长的镜头直接地加深了对主题的讽刺,巧妙得让人敬佩。

影片中的士兵、调查员和投票群众的代表性是很鲜明的。调查员作为女性,抛开中东*国家的特殊性不谈,在影片当中是一个值得揣摩的亮点。至少,这位充满积极性的调查员加上她的性别,可以代表到来自官方的一些特质,导演并没有对此作太多渲染。但总结来说:持久的忍耐力和伸缩自如的处事风格是官员们使用女调查员的主要原因。能说会道,不怕苦的精神在影片中处于一种尴尬的地步。而作为牢骚不断的士兵,他所代表的又是另一种中间人物,他们夹在调查员和投票群众中间,知晓客观的状况但鉴于权力压力勉强屈从,属于中规中矩的派别。从士兵背枪所引发的群众抗拒的心理矛盾开始,到最后在沙漠的红灯中所发生的啼笑皆非的对话,无不折射出这个中间派别对于形式民*主的爱恨厌恶而又只能任其道而行的无可奈何的态度。

在荒漠中的红绿灯前停车的那一幕很是深刻,士兵和调查员围绕这个“在荒漠里还需不需要依法停车”展开了短暂的意见交流。调查员的一句话“在这里法律是没有作用的。”正好道出了整部电影的矛盾点,既然是这样,那么投票还存在什么意义呢?选举的结果,会惠及到这个远离喧嚣的地方吗?影片越过了这个乏味的学术讨论,用普通人最直接的批判思维去揭示其背后存在的问题,营造真实而不造作的纪实风格。

到最后,形形色色的投票群众所代表的莫过于疾苦的人民群体了。之所以影片充满温和的辛辣味道,就是调查员明知情况会不及所期望的但依然带着充足的毅力完成下去。人民生活与政*客竞选的实际情况差得太远,陌生而冷漠的投票心理正是社会权力失衡和诚信欺诈与背叛所共同促成的。如果草根疾苦之众不能依靠权力*机关的帮助而改善生活,那么还是如片子所描绘的民情,活出一种如读书之人的处世心态:“两耳不闻投票事,一心辛勤为两餐”就够了。

电影的结尾,导演用夸张的风格再次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一架小型客机来到荒岛上接走了调查员,是对民*主的重视还是对形式化的自我弹劾呢?言下之意只有当局者知道了。劳碌一天的小岛士兵,继续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行职责,平凡的一天过去了。可这些N年一次的掀动人心的大事,又能够给芸芸众生带来什么可预见性的良好影响呢?正如士兵在车上说的一句令人深思的话:“四年选一次,为何不一年选三四次?”

看来,人民群众的务实,是社会的福气,是值得权力阶层去学习的。

秘密投票رأی مخفی(2001)

又名:暗票 / 无记名投票 / Void Votes / Raye makhfi / Secret Ballot

上映日期:2001-09-04(威尼斯电影节)片长:100分钟

主演:Nassim Abdi/Cyrus Abidi/Youssef Habashi/Farrokh Shojaii/Gholbahar Janghali

导演:巴巴克·柏雅米 Babak Payami编剧:莫森·玛克玛尔巴夫 Mohsen Makhmalbaf/巴巴克·柏雅米 Babak Pay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