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今天的宝贵财富,通过传统技艺,我们得以触摸古老的岁月痕迹。纪录片《传承》(第三季)以10集的篇幅讲述了17项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技艺,致力于将非遗传承的故事以影像的方式讲述,第八集《执念》则呈现了藏式药泥面具和菊花石雕两项技艺。
[视频]
和谐共生,传承源于自然之恩赐
影片以“执念”为主题,选择的两项技艺有着共同的特点,不论是藏式药泥面具还是菊花石雕,都要取材于自然,能否找到合适的原料对作品的完成起着决定性作用。于是,影片将感恩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呈现在故事发展脉络之上。四龙降泽为了给老友制作药泥面具,不仅需要跋山涉水寻找最合适的泥源,而且需要请喇嘛念经以感谢山神,获得山神的允许后才能够挖泥,在面具制作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加持仪式。在这些仪式的隆重当中,体现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
而在湖南浏阳,菊花石雕需要在特有的天然菊花石上雕刻完成,开采者们深知这是不可再生资源,因此格外珍藏爱惜,不仅不惜高价收购,而且在制作过程中会分外小心,避免破坏了天然的恩赐。
在以手工为主的旧时光里,技艺与自然的联系要比现在更为直接密切,在精妙的技艺当中,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占据了很大比重。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影片在技艺的精妙之上,讲述着更为深刻的理念:自然赐予古老技艺以灵感,人们便要怀揣敬畏与感恩之心回应自然。
辩证看待,传承存在于坚守与创新之间
古老技艺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也将走向更加遥远的未来,这就需要一代代手艺人的“执念”,执着于对信念和规矩的坚守,也执着于不断地创新与钻研。面对藏式药泥面具的传承窘境,四龙降泽选择了写书的全新方式,记录自己钻研的新龙药泥藏式面具技艺;同时他隐藏了核心的秘方,严守着不外传的祖训。对于曹明珠的《华夏智慧》而言,花费心力选择最合适的原石、全身心地投入制作是几十年不变的坚守;而将菊花石与算盘元素相结合,创新工具制作可拨动的算珠,这些全新的尝试也是老人执着了许久的梦想。所有的变化与不变,都凝结在传承者心中的那份执念当中。
影像挖掘着每一个传承故事的两面性,技艺经过了祖祖辈辈的留传教授,并不是一成不变地保存至今;而在不断的创新和改进当中,技艺的内核和精髓被无可撼动地保留下来。因而,影片将传承的立意进行了辩证地挖掘,技艺在变化与不变的交织当中,锻造出属于自身的魅力。
突显品格,“承心”需在“传艺”之上
在故事情节之上,影片不断明确着我们不仅要传承技艺,更要“承心”。掌握精巧的技艺固然重要,坚守初心、保持品格是对手艺人更深刻的考验。藏式药泥面具的制作过程当中,手艺人要把握的是“药”和“毒”之间的细微差异,“救人”和“害人”的差别全在配料的拿捏分寸之间。因此,四龙降泽更看重的是徒弟们是否具有善良的本心、能否坚持用药只为治病救人,人品犹在技艺的考量之上。
对于菊花石雕而言,传承者需要有足够的智慧和充分的热爱,体现在曹明珠老人身上,就是不曾停歇、不顾一切地钻研和创新;石头是冰冷的,但带着华夏智慧的菊花纹路与算盘的完美融合是火热的,技艺的传承同样需要如此的温度。
因此,影片的立意不仅停留在对技艺的展示和对传承的呼吁当中,而是突破性地探讨了传承的精髓。面对选择多样化的现代社会,古老技艺带来的执念显得尤为珍贵。因为执念,人们可以对传统保持几分敬畏,对规矩多出一分坚持。
[《传承》(第三季):以执着坚守技艺,用信念步履不停]

传承 第三季(2019)

主演:未知

导演:张可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