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日本推理小说《上锁的房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实际上除了第一集用了小说的诡计外,其他几乎原创。
核心是密室,借鉴了日式的幽默风格。适合不喜欢用脑看推理剧,对密室感兴趣,对逻辑要求不高的客官食用。
先说核心吧,毕竟是以密室解谜为卖点的作品。
一个字:烂!
编剧根本没用心,连正常刑侦步骤都乱七八糟的。该从证据入手的视而不见,能够用动机推断的胡乱抓人,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拖时间。
通常的推理流程应该是从简单的手法开始不断假设,再根据案发现场状况和证据不断推翻,一层层推进,直至高潮,答案只能是破开其他可能性的唯一出口。日版每集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在捣鼓密室之谜,反观木夏对密室的推理5分钟都不到,灵光一闪就把案子破了。
原因在于编剧想不出复杂又严谨的密室诡计。
古典派密室从卡尔等作家之后,惊艳的诡计越来越少,密室的布局越来越难实现。比如第五集用冰做延时装置已经是被用烂的桥段,而第一时间去接触死者的很容易被怀疑是回收道具。再加上,现今鉴证和法医的科技力量不断提升,中国还有无所不在的摄像头。虽然也有像《玻璃之锤》这种利用监控犯罪的诡计,但终究留给本格的空间小的可怜。
跑远了,难归难,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没本事就按照日版的诡计,老老实实的本土化改编也行。
但编剧偏偏要秀一把余额不够的智商。以第二集为例,木夏提出,根据体内安眠药分解情况,推断出煤气泄漏的速度异常。此时,我们优秀的人民警察通过监控找到可疑人物,打断了煤气泄漏异常的推理,当然,直奔主题可能3分钟就把案件破了。既然发现疑犯是被害者男友,那抓来审审吧。
优秀的女警(女一)开始审问疑犯有没有不在场证明,我震惊了,人在案发时间(案发时间是问真凶的不在场证明时才知道的,编剧没通过之前案件开会时交代清楚)进入被害者大楼了,还要问不在场证明?人民警察是多希望证明疑犯的清白啊!大概是警察的诚意感动了善良的男友,男友主动交代自己参与聚赌,可见善良的犯人是多希望自己罪有应得啊!于是大度的警察同志轻易的放过了这个在案发时间来过现场的男友。我再次震惊,哪怕聚赌的地点在案发大楼里也不能洗清嫌疑吧!
这时,木夏通过男友聚赌时所用的赃物,推断出老板有嫌疑。我恍然大悟,编辑原来是想用男友给木夏一条线索找真凶啊!用这么迂回的方法拖时间,佩服佩服。当然,警察同志不能再通过监控这一先进手段来发现有谁来过现场了(都发现了还怎么拖时间啊)!
老板有不在场证明,警察又将疑犯锁定为胡父。可是明明都立案调查了,胡父却连女儿煤气中毒都不知道。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编剧又拖了几分钟。
毫无推理的调查就不细说了,鉴证科也提供不了有价值的线索(看来打死也不肯说墙角的粉末是什么物质)。
聊聊凶手的手法。
凶手通过下水道把一氧化碳传输上来。先不提编剧到底知不知道这个难度有多大(我猜编剧连小区总污水渠的井盖都没打开过),也不提凶手是怎么弄到一罐一氧化碳气体,并带进小区不被发现的(凶手有钱通天),凶手要制造不在场证明,总要在输送毒气的器具上弄一个延时装置吧,难道他是闪电侠?这边放毒气,一秒回公司开会?OK,我就当编剧忘记说延时装置了,既然是以密室为核心,不在场证明什么的不重要(忍)。
说回密室诡计,这个诡计还是可圈可点的,可能是看《圣女的救济》得到的启发。但编剧有没有想过,下水道的U型槽是干嘛用的?那是防止下水道恶臭回升用的,你都把水排干净了,房间会不臭吗?就算警察第一次来因为一氧化碳没发现,第二次来怎么也该闻到了吧?OK,OK,我就当做那是刚刚新盖的房子,或木夏一群人都鼻塞,作为一个观众,我会尽我所能的帮编剧圆回来!(忍)
可是房间里的安眠药和打开的煤气阀是怎么回事?总不能真是被害人自杀吧?肯定是凶手设置的,凶手进来大楼一定会被监控拍到。男友都抓了,拍到其他嫌疑人就不问了?既然是凶手设置的,那凶手有房间钥匙喽,不然怎么离开反锁的房间?
结论是:凶手用钥匙锁门离开房间,制造了密室。
这他妈也能叫密室(怒摔)???!!!
用同样的心情看完了3,4集。
第5集好些,虽然诡计老套,所幸密室还是成立的。
其他还有各种各样的逻辑问题就不一一说了。
其他方面,剧情节奏和BGM日剧完胜,两部剧的演员演技和人设都不是理想状态
暂时看了5集的体验
PS:苏宁是买不到上锁的房间(加价的无视),这本书和玻璃之锤绝版好些时间了,如果这部电视剧火了能让书再版倒真是帮了大忙了

上锁的房间(2019)

主演:金世佳 Shijia Jin/啜妮 Ni Chuai/陈奕龙 Yilong Chen/肖顺尧 Shunyao Xiao/赵圆圆 Yuanyuan Zhao/傅亨 Heng Fu/秦伯坤 Bokun Qin/麻骏 Jun Ma/王伟华 Weihua Wang/张磊/文予琪 Yuqi Wen/关宇 Yu Guan

导演:甘露 Lu Gan编剧:裴雨飞 Yufei P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