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结果中的足迹-评新旧俩版足迹

题记----
请看表,现在几时?

正文

近来梦约来越少,却仍然失眠。闭上眼满脑空荡荡,翻来覆去不知是否到了夜半三更。据说一个青年男子,夜里会勃起十几次,似乎在失眠的时候并不如此,还好早晨仍有晨勃,说明身体大概还是健康的。

失眠的夜里有时会回忆过去,宛若在北方冬天的雪地里回首足迹,虽能知来时路,却只见近处步。回忆过去如何走至今日往往令人扼腕,过去与现在在记忆中交错、剪辑、合并仅需数秒,而光影片的合并速度最少都需数十分钟,在我们过去的时间里却已经足以下载万千部电影。

七十年代,阶级与阶级之间巨大的鸿沟西方世界尚无需遮掩,而“格调”一书,鲜明的为足迹做了注脚,年轻理发师的背景身份是一个介于贫民上层与另类阶层之间的人物,而作家那古堡式的房屋里到处堆放着无用的摆设(艺术品?)、乏味的棋类游戏,显而易见标注了他是一个向往看不见的顶层生活的上层阶级。

七十年代的这部电影里俩位主人公在相同世界里因为阶级巨大的差异看似在进行巨大不公平的竞争,但很多人忽略了一个问题时间是公平的,年老体衰的作家用曾经的时间拥有过那位女孩,而年轻的理发师用现在以及以后的时间想要拥有曾经的女孩。年轻的理发师不明白他抢夺的不是作家的女孩,是他的过去。而谁能任人抢夺自己的过去呢?

在后现代的现在,曾经的现代变为近代。在七十年代里迈克尔凯恩用那会儿的话形容就是“劲酷”偶像,72年迈克尔凯恩在足迹里饰演英俊的理发师,而在07年,白发苍苍的迈克尔凯恩在足迹里饰演老作家。幸运的他,让其暂时没有被时间遗忘,翻看老电影,有时候我们还能看到他的年轮被刻录在光碟中。同时可悲的是人一辈子从幼年到青年老年最后到死亡,遗留下的往往不是人,而是他人嘴里的过去、笔下的故事与手中的物件。

近来我住的地方附近有老人去世,夜里躺在房间能听到哀乐,我以为要放3天,但却发现,在第二天哀乐就已经结束,这个人曾经吃过多少饭,走过的多少路,做过多少爱我不知道,只是这时我知道哀乐的结束意味着一个人永远的消失,只存于他人的记忆中。被人回忆起的次数,恐怕还不如票房最低的电影被人看得次数多。

年纪越大,回忆里的人越少,可悲只有在不可悲面前才能体现,我想类似于我的人应该还有不少,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请看表,现在几时?当你看表,抬头准备报时的那一刻,你所看到的时间已经是过去式了。因为我们永远捕捉不住现在,我们生活在过去,珍惜此时。

PS.友情提示,远离扯淡。

完 2009.9.5


足迹Sleuth(1972)

又名:侦察 / 侦探 / 双雄斗智

上映日期:1972-12-10(美国)片长:138分钟

主演:劳伦斯·奥利弗 / 迈克尔·凯恩 / 亚历克·考索恩 / John Matthews / Eve Channing / Teddy Martin / 

导演:约瑟夫·L·曼凯维奇 / 编剧:安东尼·沙弗尼 Anthony Sha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