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 、The National Anthem

這是一個涉及政治恐怖的事件,講述了深得民心的公主被綁架後,首相、媒體、大眾三者的應對方式。故事裡最具噱頭的是綁匪提出的交換公主條件:首相必須和豬性交,並且在網路和電視媒體進行現場直播。

事件開始,首相完全不能接受這個條件,要求封鎖消息,但視頻已被傳輸到TouTube,大眾已經開始傳播;媒體起初也不能接受報導此新聞,而國外媒體已經搶先一步報導出了,所以也決定播報;大眾最初以為這是個玩笑,卻從各媒體報導裡證實了這個事實。在看到綁匪砍下公主一截手指後,所有人的反應有了轉折:民意、皇室、首相輔佐團隊全部倒向希望首相可以完成綁匪的要求。唯獨首相的妻子懇求他不要進行這個行為。

在最後一個章節裡,首相因壓力所迫最終和豬進行了性交。事件過去一年後,首相反而因此事件獲得更多民心。公主走出了陰影,大眾忘記了事件,只有首相的妻子無法回避這個傷害,和首相之間產生了永遠的隔閡。事件程序其中有幾個細節,例如:利用美色勾結官員的媒體;首相被助手不斷提醒性交時間過長或過短都將影響形象;安然釋放的公主走在街上沒有人發現,因為所有人都在電視機前看首相和豬性交……這些都在諷刺不擇手段的媒體、所有行為都是為了維持公眾形象的從政者、以及只關注作秀麻木不仁的大眾。

劇中的綁匪被設定為一個藝術家,整個綁架事件是他的「行為藝術」。綁匪借首相每天作秀的舞臺——網路電視媒體,逼迫首相上演一出全新的鬧劇,由此諷刺忽略真實世界,只知道盯著螢幕的政治領導者與大眾。總統在得知視頻已經在YouTube上傳播時,破口大駡:「Fuck Internet!」。而試想,此事件如果發生在中國,一定是在視頻還沒發佈到網站,就在上傳中被網管審核和諧了。於是綁匪撕票,執政者仍然事不關己,因為還能和諧掉所有網路社群中的敏感關鍵字,封住大眾輿論的嘴。所以,在中國,只能輪到大眾來說出「Fuck Internet!」了。

在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到網路媒體這面「鏡子」在政治中的利與弊。而天朝的這面「鏡子」,卻只能讓大眾看到它一派和*諧的樣貌。這個虛擬故事中,英國首相和豬性交,讓大眾從興致勃勃看到同情流淚。現實中,天朝每天都在利用網路媒體強暴大眾,搞到大眾已經麻木甚至被「洗腦」。我始終認為,政府應該正視網路媒體的利與弊,不應該採取這樣的決策回避。因為在新聞媒體與社會輿論中,吵鬧不可怕,鬧劇始終會被遺忘,而沉默才是真正的悲哀。



故事二、15 Million Merits

這個故事設計了一個虛擬的未來世界,每個人都必須每天騎單車賺錢,每天都是一模一樣的生活,唯一的改變機會就是參加選秀。主人公Bing花盡所有錢,卻讓自己心愛的女孩Abi當了雞。而最終,Bing也成為一個自己曾經以死來唾棄的棋子。

故事裡無處不在地描述著「消費」這個行為。不論是形象裝備、遊戲程式、忽略廣告等,都需要「消費」來完成。故事中的人們日復一日騎著單車,都是為了「消費」。而不甘做平凡人,登上選秀舞臺的Abi和Bing,最終也是成為了「被消費」的犧牲品。故事在預示:不論是現在還是未來,人類的「消費」與「被消費」將永遠存在。只有通過消費的刺激,人類的感官欲望才能得到滿足,從而繼續踩動車輪轉動。而這些一模一樣的人,實際上都存在於一個更巨大的車輪中,類似「廿二世紀殺人網路」(The Matrix)的矩陣,永遠逃不出小白鼠狂奔在籠子裡的命運。

故事中踩單車成績過差的胖子,被規則評為下等人,成為被娛樂節目侮辱的人、撿垃圾的清潔員、甚至是打斷性幻想的人。這些虛擬世界中的胖子,就如同現代社會地位最低的人群,在公共場合也會收到歧視與辱駡。而故事裡那些不斷騎單車的工作者,和如今社會被稱作「屌絲」的階級一樣,每天不斷工作,只有晚上才能享受短暫自由。比這些「屌絲」級別更高的是娛樂節目製作者,因為他們掌握了「屌絲」每天視覺的世界,通過娛樂節目、色情影片等逼迫觀眾收看,賺取點擊或者跳過的錢。其中胖子的角色,全部身著黃色的工作服,沒有虛擬形象;踩單車的角色,全部身著灰色的運動服,可以設定自己的虛擬形象;而只有節目製作者,是以真實的樣貌穿著出現。

三種人群等級劃分明顯,踩單車的人為這整個運作系統提供能量,失去踩單車資格的胖子做最低賤的工作服務踩單車的人,娛樂節目製作者為踩單車的人提供精神需求。然而我認為,雖然這個故事中沒有提到,但一定還存在一個更高階級的統治者,類似「廿二世紀殺人網路」(The Matrix)裡「建築師」(Architect)的角色,來控制整個系統的運作。

所以,在我看來,這個故事不僅僅是對如今社會選秀節目的一種諷刺,更是對這種階級分劃的諷刺。當通過選秀,主人公Bing換到了更大的房間,取得了階級的改變,卻仍然沒有逃出每天運作的命運。Bing也成為了曾經自己最不想成為的Abi——昨日準備捅死自己的兇器,竟然成為了如今每天作秀的道具。



故事三、The Entire History of You

這則故事設定了人類的耳後都被植入記憶晶片,可供隨時調出查看。主人公Liam Foxwell從懷疑妻子出軌到證實了自己的想法,最終用刀挖出晶片,選擇做個沒有記憶的人。

Jonas是妻子Ffion朋友,當眾友人提出重播Liam面試畫面時,Jonas替尷尬的他解圍。於是Liam開始注意Jonas,僅僅因為觀察到Jonas的冷笑話能讓妻子發笑,就懷疑妻子和Jonas之間有特別關係。故事進行到這裡,觀影者我本人,就如同被Liam逼迫作出觀察選擇的第三者保姆一樣,認為Liam是嚴重的強迫症或臆想症患者,他所作出這些神經質般的猜想,都是因為面試不順而引起的胡思亂想。

但當故事把觀影者引入以上的設想時,此時故事中的妻子卻真的承認,自己曾和Jonas有染。並且故事愈演愈烈,原來婚後妻子也和Jonas保持著關係。甚至,Liam開始懷疑孩子也不是自己的親身骨肉。整個故事先把Liam描述成一個熱愛瘋狂臆想的瘋子,有著各種可怕的幻想,隨後又一一揭露他猜測的正確性,運用這樣的對比寫法,更讓人看到現實的殘酷——貌似賢良淑德的妻子原來真的長期出軌。

故事中,有多處利用回憶找回快樂的描述:例如,Jonas講述自己通過記憶重播重溫自己對性的熱情;Liam夫婦通過重播當年做愛記憶達到高潮;妻離子散的Liam靠記憶感受過去的溫暖,等等。但最終,Liam同故事中的一個女配角一樣,取出了記憶晶片,來減輕自己的痛苦。這裡,Liam用刀子鮮血淋漓地取出晶片的這個動作,不僅僅是表達了Liam對妻子信任毀滅的痛苦,更是諷刺了科技媒介對個人的影響。故事中的「記憶重播」功能,讓主角們無隱私可言,Liam洞察清楚所有事情,卻最終悔恨不已。當科技讓所有記憶變成資料,有條有理、歸類存放,而人類感情卻始終不能運用電腦來控制,所以Liam才會痛苦,最終做出了去掉記憶的選擇。

但是,我認為:既然劇中的Jonas可以刪除自己的部分記憶,為什麼Liam不能選擇刪除自己的那部分痛苦記憶呢?所以,我覺得這是這個劇本的一個漏洞。

黑镜 第一季Black Mirror(2011)

又名:黑镜子 第一季

主演:罗里·金奈尔 Rory Kinnear/鲁伯特·艾弗雷特 Rupert Everett/丹尼尔·卡卢亚 Daniel Kaluuya/托比·凯贝尔 Toby Kebbell/杰西卡·布朗-芬德利 Jessica Brown-Findlay/艾伦·里奇 Allen Leech/保罗·帕波维尔 Paul Popplewell/汤姆·库伦 Tom Cullen

导演:Otto Bathurst/Euros Lyn/Brian Welsh编剧:查理·布鲁克 Charlie Brooker/Jesse Armstrong/Kanak Huq

黑镜 第一季相关影评

已注销